日月潭 貓囒山.jpg
玄光寺望向 日月潭,照片中最高的山即貓囒山

時間:2018年5月1日

知道有「日月潭四兄妹」這個組合是從 上河文化出版的5萬分之1地圖中得知,該書將 日月潭附近的 水社大山(2059m)、大尖山(2017m)、貓囒山(1020m)、後尖山(1008m)以紅色字標示為『日月潭四兄妹』。四座山皆為三等三角點山峰,其中 大尖山距離較遠,在 水社大山東邊,餘三座皆緊鄰 日月潭。這名稱念起來並不通順,越來越多書籍以「明潭四秀」取代之,兩組名稱指的是同樣四座山。

日月潭觀光地圖.jpg
複製自 日月潭風景管處網頁,裁切所需部分並標示重要地標。

日月潭風景管處闢有 水社大山登山步道,登頂山徑落差超過一千公尺,以個人目前體能狀況,應該相當吃力;大尖山則是路途遙遠,山徑紊亂,我沒本事走這種路線。至於 貓囒山和 後尖山皆是郊山等級,且風管處皆整理步道、設置地圖導覽看板,屬於遊客等級;可當成 台北–日月潭當日往返旅遊的登山路線,兩座山前次到 日月潭已了解位置、步道距離,只要時間允許,兩座一起走或擇一皆可。

日月潭 貓囒山.jpg
翻拍自現場導覽圖,即上一張地圖紫色方塊範圍

利用 五一假期與 老婆跑了一趟 日月潭,車子過 水社商旅區不久達 茶改場叉路,看一下時間是9點半,時間充裕決定走一趟「貓囒山步道」。茶改場車道立「非洽公禁止進入」警告牌,路邊私人停車位標示停車200元,於是開回 水社碼頭前的 中興停車場停車,再由停車場走回 茶改場叉路,距離約500公尺。「貓囒山步道」導覽圖說明步道全長3公里,除一小段山徑外,都是走在車道上,實在不像“步道”。既然都走了,還是紀錄一下行程,畢竟 貓囒山是中部知名山岳,列名小百岳之一。

日月潭茶改場 日式宿舍.jpg
茶改場 日式宿舍

停車場走出 台21線公路,經過水社國中、小路口以及馥麗大飯店入口便抵達茶改場路口[圖1],道路指標非常清楚,右轉即「貓囒山步道」起點。由車道步行上去,不到百公尺可見到右下方的 茶改場日式宿舍,第一棟似長官宿舍[上圖],後方三棟長型似員工宿舍[圖2],已修復完成,但尚未開放。馥麗飯店後方似乎也有修復的宿舍,判斷原本應該是整個區域是老宅,一部分被玩掉,成為觀光溫泉飯店。

日月潭 貓囒山(1).jpg

續行抵達叉入口[圖3],右側小車道可通往山中露營區及湖畔的 石竹園(見上方地圖),目前道路施工中,有工程車進出。此處有步道設置的木樁標示1K,繼續走車道,約600公尺後抵達「新井耕吉郎紀念碑」[圖4],紀念碑是 民國38年(1949年)由 台灣茶葉公司員工發起立碑,總經理 陳為禎題字。新井耕吉郎(1904~1947年)是 日月潭紅茶的守護者,於 大正15年(1926年)來 台灣,十年後舉家遷至 魚池紅茶試驗支所協助 錫蘭紅茶試驗,成功地開創了 日月潭紅茶,譽為「台灣紅茶之父」。

日月潭茶改場.jpg
日月潭茶改場

車道至此抵達 茶改場,紀念碑旁是茶改場有大門,非洽公不得進入;車道沿途稍寬處皆有停車,也有登山客將車子開到此處停放,只有我和 老婆是 台21道路口走上來的。紀念碑旁有階梯[圖5],貓囒山步道由此續行,小段的階梯後是平坦的山徑,可以俯瞰來時路[上圖];山徑很短,一下子又接上車道,右邊是茶改場後門,左邊續行往 氣象站。這段路是 貓囒山步道最美的一段,粗大的 錫蘭橄欖樹和滿地的落葉[圖6],好多遊客在此拍照。

日月潭 貓囒山(2).jpg

錫蘭橄欖原產於 南亞,是 杜英科(ELAEOCARPACEAE)的樹木,1901年引進 台灣,果實即傳統蜜餞的 草橄欖。杜英科的樹木新葉、老葉都是紅色的,老葉轉紅後即掉落,不同於落葉樹秋天才落葉,所以這條步道全年皆有紅葉景觀。過紅葉步道後轉彎處有觀景台,之後車道轉陡,不久即見2K木樁,再100公尺抵達 日月潭氣象站,開放參觀。站內立 日月潭 貓囒山大石[圖7],就當作山頂吧。貓囒山也寫成 貓蘭山,海拔1,020m,三等三角點5005號遺失,另立內補216號三角點亦遺失。

日月潭氣象站.jpg

日月潭氣象站於 昭和15年(1940年)設立,最早是為了發展航空氣象觀測而設置的,於 貓囒山頂1030m處設置 風力塔[圖8] 。發展至今 日月潭氣象站[圖9]除氣象觀測外,並有解說服務,園區內整理得非常美觀[圖10],且設置兩座觀景平台,是觀賞 日月潭極佳的場所。在辦公室[上圖]後方設置的觀測設施[圖11]有 百葉箱、雨量儀、酸雨採樣器、風力塔、太陽輻射觀測器、蒸發器、...等等。

日月潭 貓囒山.jpg

民國70年(1981年) 戶外生活雜誌社出版了登山系列叢書,其中一本《中台灣名山大系》內介紹 貓蘭山,內文描述編號5005的三等三角點已受磨損,砌於儲藏室門邊的牆面;因展望不佳,聯勤測量隊於 65年(1976年)補立216號三等三角點,嵌於儲藏室屋頂。氣象站於 88年(1999年) 集集烈震(921大地震)嚴重受損,如今兩基石已遺失。不過在園區內另有 氣象站基石一顆[圖12],在[圖11]觀測設施區內,位於設施區接近辦公室一邊的東角,即照片中心偏右的位置,在鐵網圍牆邊。

貓囒山俯瞰 日月潭.jpg
貓囒山俯瞰 日月潭

貓囒山步道絕大部分是走在車道上,實際上的距離應該不超過3公里,或許只有2公里再多一點點而已;登山口導覽圖上所指的3公里,應該是順著車道測量,包括 茶改場內彎曲繞行的一段。紀念碑左側的階梯上登,接上茶改場後門的車道,省去一大段路。這條步道沒有登山的感覺,倒像是山區健行,但這是一條充滿歷史、知性的路線,值得細細品嘗的步道。這次因為在其他景點停留較長,沒有走 明潭四秀另一條短程步道 後尖山,這篇就到此為止。

南投縣.jpg

補充:日月潭紅茶的茶種是 阿薩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與一般 包種茶、烏龍茶、鐵觀音所使用的 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是變種關係。差別在於 阿薩姆茶葉子大上許多,有一般茶葉的1.5倍至2倍,果實常呈 三稜狀。紅茶是完全發酵的茶品,亦有以一般茶葉製成的紅茶,但 日月潭紅茶主要是使用 阿薩姆茶以及其改良品種製作,這點歸功於 新井耕吉郎先生。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參考資料:日月潭風景管理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