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 昭應宮.jpg
昭應宮: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106號

時間:2013年5月1日

五一假期這一天,與 老婆會習慣性來一趟當日往返的旅遊,時間過得真快,去年「武陵農場一日遊」細節都還記得,一年又過去了。今年的 春雨從 清明開始,一連下了近十天,接著就是逢 週休便下雨,打亂了原本預定的 登山、尋蘭行程。五一假日在 週三,以為可以躲過下雨週期,因此計畫走一趟 太平山;沒想到老天再給一場“及時雨”,太平山沒去成,與 老婆在 宜蘭城區內漫步。臨時改變行程,完全沒準備,僅憑印象走大街小巷串聯各景點;天氣陰霾,照片拍的不多,本來不打算寫遊記。整理新舊照片後,可以湊出這一日行程,部分照片非本次拍攝。

宜蘭孔廟.jpg
孔子廟:宜蘭縣宜蘭市新興路208號

第一站選擇「宜蘭孔廟」[上圖],位置在 北門外的 新興路上,鄰近「宜蘭國中」。嘉慶元年(1796年) 漢人 吳沙入墾 宜蘭,漢人大量湧入 蘭陽平原,17年(1812年)設「噶瑪蘭廳」,同治4年(1865年)由 舉人 黃瓚緒等人發起創建 孔廟之議,建 泮池、黌門後因亂而停工。同治7年(1868年),開蘭進士 楊士芳新科及第,號召 舉人 李望洋及仕紳多人募資倡建。原址在 舊城 東門附近,二戰時毀於戰火,民國41年(1952年)在今址建 孔廟。數年前 春節假期,全家到 宜蘭也來 孔廟,無法進入,想說是年假未開放;今番再次前來,一樣不得其門入,所謂開放指的是「萬仞宮牆」到「櫺星門」這部分而已嗎?


長老教會:宜蘭縣宜蘭市新民路108號

宜蘭城區內車水馬龍,停車位難求,我所知道僅「長老教會」[上圖]對面有大面積停車場;一大早到 宜蘭都還沒吃早餐哩,開車得再煩惱停車問題,還不如用走的。兩人由 孔廟往「第一市場」方向走,途中經過 長老教會,這座教會創建於 光緒13年(1887年),昔日稱「三結仔街教會」,由 馬偕牧師開設,大正3年(1914年)遷建現址;後因年久失修,加上 民國75年(1986年)大地震受損,於 78年(1989年)破土興建新教堂。教堂前的大停車場是昔日 孔廟的所在,教堂後方圍起的建築工地,為 舉人 黃纘緒宅,原建物已原樣搬遷到「傳統藝術中心」。

宜蘭城區漫步(一)4.jpg
城區位置及範圍請參考 宜蘭城區漫步(二) 內的 市區地圖

接下來介紹 宜蘭排名第一的 古蹟「昭應宮」,民國68年(1979年)首波古蹟鑑定,名列三級古蹟,是 宜蘭地區唯一入選者;一般相信,那一次的古蹟評鑑條件最嚴格,以今日的標準,祂位階應該更高。昭應宮主祀 天上聖母(媽祖)[圖1],創建於 乾隆13年(1808年),於 道光12年(1832年)遷至對街(今址),座東朝西,成為僅見的“面山媽祖”。明日是 農曆3月23日 媽祖生,三川殿裡裡外外擺滿祝賀花籃[首圖];三川殿 中門 門神[圖2]是 秦瓊(秦叔寶)和 尉遲恭(尉遲敬德),出自 景陽畫室 顏文伯大師之手。與其他 媽祖廟所不同者,是廟內尚恭奉著「三大老」神像,開蘭三大老分別為 楊廷理、翟淦 和 陳蒸,為受百姓愛戴的三位 清代官員。

宜蘭城區漫步(一)5.jpg

昭應宮再往南走人車變得擁擠,宜蘭城區兩座大型傳統市場都在附近,早餐就在這裡解決;個人很喜歡在城鄉,逛該地的傳統市場,能夠觀察出在地的特色。市集中有兩家老店絕對要提,就是 老元香和 老增壽,前者為 宜蘭牛舌餅創始店,後者是 宜蘭蜜餞的翹楚。老元香創立於 同治10年(1871年),延續5代如今有 長房、正、本行...等等傳承,各有其顧客群喜愛。老增壽[圖4]則創立於 咸豐11年(1861年),從我所知以來一直位於 中山路上,曾經到 宜蘭就會在此停留買些 蜜餞當伴手禮,雪隧通車後,來 宜蘭不再有“遠行”的感覺,反倒不一定會買 蜜餞了。老增壽店內牆上,掛著我最羨慕的獎章圖[圖3],日治時期 餅店能獲得1~2枚獎章已不容易,它一張圖就24枚,嚇人吧。

宜蘭 城隍廟.jpg
城隍廟: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12號

接著是 宜蘭城東北角區域,這裡是城內廟宇最密集的區域,中山路轉入 城隍街,先是見到「城隍福松廟」。相傳這座 土地公廟旁原依附在 大松樹旁,此處的“松”應是指 榕樹,音“jing”,請連結「大園 尖山 榕(松)樹王」,內有解釋。接著是「宜蘭城隍廟」,兩殿並立,右(面對)為「城隍夫人殿」,左為「大殿(城隍殿)」;隔著街對面是「戲台」,其下的 麵攤在此地頗有知名度,早該想到來此吃早餐就不走那麼遠。城隍廟再旁是「感應宮」,一座奉祀 呂(洞賓)仙祖的廟宇,呂洞賓與 關羽、岳飛、王善、張單合稱「五恩主」;恩主信仰起於 鑾堂,是 台灣民間信仰很重要的一支。城隍街上三座四間廟宇一字排開,與 西後街十字路口對角,另有改建為樓房式的「靈惠廟」,這是 宜蘭的「開漳聖王廟」。

宜蘭城區漫步(一)6.jpg
軟身神像,城隍座下 文武判官

縣城必然有「城隍」,葛瑪蘭既於 嘉慶17年(1812年)設廳,並圍垣建城,於是官民合資建 城隍廟。一般而言,清代的 城隍有階級之分,縣級城隍以「顯佑伯」居多,城隍升格通常需由皇帝御賜;台灣的 城隍,正史可考、皇帝賜匾而晉爵的有 新竹城隍晉升「威靈公」及 嘉義城隍升格「綏靖侯」。日治以後 城隍廟變成純民間機構,官方不再干涉事務,廟方以各種名義將 城隍加官晉爵;這情況下,探討各地方 城隍爵位,已不俱意義。進 城隍廟自然是先找計算人們善惡的「大算盤」[圖5],另外 城隍座下文武官員---陰陽司公、文武判[上圖]、六司、六將等 神像雕塑,總是精采絕倫。城隍廟既為半官半民機構,常可見到官員加級、記功的 碑、碣,[圖6]是一塊 道光18年(1838年) 海防分府晉升碑。

宜蘭城區漫步(一)7.jpg

城隍街續行來到規模頗大的「碧霞宮」[圖7],明治32年(1899)時任 宜蘭廳參事 的 楊士芳進士等發起興建。兒時聽長輩談起,明代時 武聖 關公與 亞聖 岳飛是一起受民間恭奉的;滿清入關後,滿人對於 岳飛這位「抗金名將」頗忐忑,大臣紛紛建議頒布禁祀令。康熙皇帝深謀遠慮,打壓 岳飛恐引起民怨,不如提升 關公神格,自然削弱 岳飛影響力。於是各地廣建「武廟」,並規定 官員於春秋二季祭祀,268年下來 關公與  岳飛地位,在民眾觀念裡差別非常之大。或許 楊士芳公想在 太陽旗幟下建立新的 武廟,又擔心得罪官方;於是將奉祀 岳飛的  鑾堂提升為「岳武穆王廟」,是極佳的辦法吧。

宜蘭城區漫步(一)8.jpg

逛到「碧霞宮」,天空似乎開始飄雨,有個景點不可錯過,就是「楊士芳紀念林園」[圖8];今日打從 孔廟開始,直到 碧霞宮,許多機構與這位 清代進士有關,當然要到他的紀念林園走一走。這座林園與 碧霞宮相鄰,不大但很精緻,與附近「鄂王社區」連成整個文化走廊,非常值得細細品味。雨勢越來越大,宜蘭城區漫步只好暫告一段落,蘭城新月文化廊帶、文昌宮(文武廟)、黃宅等等景點,留待下次再來。兩人打著雨傘走回停車處,開車往城南方向,那裡有 宜蘭酒廠、設治紀念館、舊監獄等幾處景點等著我們,請連結「宜蘭城區漫步(二)」。

參考資料: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宜蘭市志

                 宜蘭孔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