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南燭 [杜鵑花科]
別稱:鳥飯花、捩木(日本)
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度1~4m;小枝光滑。葉,互生,紙質或略厚,卵形,全緣;長6~8cm,先端漸尖,基部圓、鈍或近心形;側脈6~8對,下表面脈上被毛。花,總狀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壺形,淺(短)5裂,反捲;雄蕊10。蒴果,球形,成熟時5瓣微裂。
分布: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以及 中國、日本、台灣。台灣一般分布於中至高海拔山區,北部 大屯火山群及 五指山區,則海拔約150公尺即出現。花期,台北低山區通常在4~5月,中、高海拔則通常在6月以後。
在 杜鵑花科(ERICACEAE)前一篇 大葉越橘(Vaccinium wrightii)中提過,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本科檢索表由“葉型”著手;尤其是對 越橘亞科(VACCINIOIDEAE)各屬,是較佳的區別方法。其中 馬醉木(Pieris taiwanensis)和 大葉越橘有些花朵會帶紅韻,或是老熟時會轉紅色;同種間壺形小鈴鐺弧度,也依個體而有所不同,光憑花朵外觀很容易被誤導。
上圖是 大屯火山群及 五指山低山區可見的四種,特別挑相似度較高的花做比較。左上是 馬醉木,左下是 南燭,分別屬於 馬醉木屬(PIERIS)與 南燭屬(LYONI);前者葉子較狹窄,鋸齒緣,後者葉子卵形(寬),全緣。另外,馬醉木花序頂生,一串串掛在枝條前端;南燭則為腋生,鈴鐺藏於枝椏間。右上為 大葉越橘,右下是 米飯花(Vaccinium bracteatum),它們都是 越橘屬(VACCINIU)成員;這屬種類較多,以花萼筒明顯、小花梗稍長,可與上面另兩個屬做區別。
杜鵑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杜鵑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