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地蠶 新竹 尖石 水田部落(1).jpg
新竹 尖石 水田部落

Stachys geobombycis C. Y. Wu  地蠶  [唇形科]

Stachys geobombycis C. Y. Wu var. geobombycis

別稱:地蚕(中國)

地蠶 台北 貢寮 土地公嶺.jpg
台北 貢寮 土地公嶺

特徵:多年生草本,直立,植株高40~50cm;具肉質肥大根莖;莖四稜,被剛毛。葉對生,長卵形,鋸齒緣;被毛;具葉柄,長1~4.5cm。輪狀花序,通常4~6朵;一層一層分離呈穗狀花序。花萼筒圓錐形,被毛,5裂,裂片三角形,等大。花冠淡紫色至粉紅色,花冠筒圓柱形,長約0.7cm,突出於萼筒;二唇,上唇直伸,下唇明顯較長,3裂,中裂片明顯最大。

地蠶 新竹 尖石 水田部落.jpg
新竹 尖石 水田部落

分布:原生於 中國(華中、華南),台灣可能是引進栽培後逸出。多出現於田邊或廢耕地,喜潮濕環境。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及 台灣植物誌中,水蘇屬(STACHYS)並未列出本種,野外廢耕地中偶見的個體,或許是逸出後自生的。

地蠶 台北 貢寮 土地公嶺(1).jpg
台北 貢寮 土地公嶺

第一次見到 地蠶(S. geobombycis)是在 貢寮 土地公嶺廢耕梯田頂層,在廢耕田高過於人的雜草叢鑽行;因梯田邊緣坍塌,只得自闢路,無法往下情況下想辦法走至高壓鐵塔,在幾乎迷路時發現數棵 地蠶,也就在此時發現有鐵塔的保線路,得以返回公路。或許這些原本栽植於此,梯田坍塌廢棄後殘存下來的吧。

這是一種很漂亮的 唇形科(LABIATAE)藥材,看起來如同原生植物,幾次遇到都無法判斷是人為栽植或是自生的,但都是在人類開墾後廢棄地範圍內。因為在 廣東、廣西和 湖南間另有 白花變種(S. geobombycis var. alba),因此學名大多寫成 Stachys geobombycis var. geobombycis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中国植物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