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的北海岸.jpg

五一勞動節連假,天氣似乎很不穩定,連著兩日都是深夜大雨到清晨,7~8點後多雲時晴,偶飄點小雨。這是女兒第一次放 勞動節,應該還是要到郊區踏青的,於是一家人同遊 北海岸,距離近地點熟悉,可視天氣狀況隨時改變行程。

季春的北海岸(1).jpg

春季的北海岸、東北角色彩繽紛,幾天前的「157. 鼻頭角的春天」裡貼了幾種,編輯的時候沒注意,8種野花中有2種與 2012年寫的「91. 北海岸的春天」重複。北部沿岸地形海邊野生植物種類那麼多,一篇介紹個幾種實在不應該重複;這次上山下海一樣拍了些動、植物照片,挑一些不同的貼於此。

季春的北海岸(1).jpg

[圖a]伊貝鹿蛾(燈蛾科):常見的 鹿子蛾,我對這類的蛾沒什麼興趣,因動作遲緩,遇見時會隨手拍照,當作紀錄。因為這一趟沒拍到什麼蟲,只好拿牠來湊合。
[圖b]大斑外斑腿蝗(斑腿蝗科):小時候喜歡抓蚱蜢,常遇到的有:尖頭的 劍角蝗、平頭的 稻蝗和 斑腿蝗。這次拍到的 外斑腿蝗不是一般常見的 短角外斑腿蝗,大腿上斑紋排列不一樣,這種少見。
[圖c]六條瓢蟲(瓢蟲科):最常見的瓢蟲,市區學校、公園見到瓢蟲多半是本種,常見瓢蟲中牠體型偏小。遇到交配時雌雄容易辨別,上面的自然是公的;單獨時怎麼分辨?雄蟲兩複眼間額部有白色斑,雌蟲缺,就這麼簡單。
[圖d]台灣小綠花金龜(金龜子科/花金龜亞科):常見的訪花金龜,不管草花、樹花上都常見到,尤其 花序繖狀、繖房狀,花白色、乳白色特別容易遇上本種。這次寫才發覺 部落格 昆蟲日記單元沒介紹牠,改天再補上吧。

季春的北海岸.jpg

[圖e]毛茛(毛茛科):毛茛算是不易見到的野花,雖然 北海岸部分山區道路兩旁春季可見大片 毛茛開著黃花,但其他地方可難得一見。這種一年生植物在 大花咸豐草壓迫下,數量驟減,是需要多關照的種類。
[圖f]禺毛茛(毛茛科):最常見的毛茛就是這一種,花比起上面介紹的 毛茛小了許多,植株卻較高大,可以想見就是不漂亮。本種在低海拔地區數量非常多,山區道路兩旁見到毛莨,十之八九都是它。
[圖g]濱蘿蔔(十字花科):春季海邊常見的野蘿蔔,分類上它與實用蘿蔔是同一種,只是它的根又小又硬,實用價值。只要別炒作吹噓有生蘿蔔能強身、治病,它們就不會有生存危機。
[圖h]基隆筷子芥(十字花科):極稀少的原生植物,在北海岸尋花多年,始終無緣見到它,若非花友指點,或許今年又要錯過花期了。本種的外貌像極了 十字花科的蔬菜,未成為餐桌上蔬菜,大概是不好吃或數量太少吧。

天人菊 北海岸 老梅.jpg
天人菊 北海岸 老梅

春天北海岸沙灘高丘上最搶眼的野花就屬 天人菊了,這種歸化植物強健,很容易長成一大片,形成花海。曾幾何時,北海岸的 天人菊越長越多,攻城略地似乎壓迫到 肥豬豆、台灣蒲公英、粗莖麝香百合、...等等長在沙丘草生地上的野花。其中影響較大的是 台灣蒲公英,生長條件幾乎一樣,相較下植株又矮小,需多多留意。

季春的北海岸(2).jpg

[圖i]佛氏通泉草(玄參科/蠅毒草科):佛氏通泉草是春季最常見的野花之一,低海拔山區道路兩旁開滿的小紫花大概就是它,市區學校、公園、安全島也常見。不過白色的 佛氏通泉草可很少見,這麼大叢全是白花,還是第一次見到。
[圖j]濱旋花(旋花科):這是 牽牛花的堂兄弟,因為蒴果不裂自成一屬(genus),台灣原生只有一種。相較於一樣長在沙灘上的 馬鞍藤(牽牛花的一種),濱旋花長得較清秀、含蓄,馬鞍藤則是艷麗、搶眼。
[圖k]矮筋骨草(唇形科):農委會曾經將本種列為稀有植物,原本海岸礁岩間的 矮筋骨草一下子都消失了。想保護的美意反成為覬覦對象,有些人只在乎“稀有”兩個字,就想收集,說穿了就是貪婪吧。好在那份資料已刪除了,矮筋骨草數量也增多了。
[圖l]風輪菜(唇形科):一樣是海邊常見的 唇形科野花,風輪菜就沒什麼人理睬,只有純真的小童會說:『好漂亮唷。』。它真的很漂亮,個別花小但成一環,一節一節長成整串;若非隨處可見,說它漂亮的人一定更多。

小海米 北海岸 老梅.jpg
小海米 北海岸 老梅

小海米名字與外型都可愛,沒開花時其貌不揚,與沙灘上其他 禾本科、莎草科小苗混在一起,難以分辨。開花時雄花在頂上,雌花集中於下方成一顆顆米粒狀,樣貌可人。小海米是莎草科 薹屬(CAREX)成員,薹屬(CAREX)種類多達2,000種,與 蘭科的 豆蘭屬(BULBOPHYLLUM)同樣為 植物界數一數二的大屬(genus)。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