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culina turpethum (L.) S. Manso 盒果藤 [旋花科]
別稱:燈籠牽牛、紫翅藤、印度牽牛
特徵:多年生纏繞性藤本,老莖具2~4稜,有狹翼;莖常呈紫色,無毛或被疏毛。葉形變化大,心形、卵形、長卵形、戟形至披針形;全緣或稀粗齒緣至淺裂,鈍頭,基部心形或戟形,葉柄長2.5~7.5 cm;上表面無毛或被伏毛,下表面被短毛,老葉通常無毛。
莖初呈圓柱狀,螺旋纏繞,被毛;老莖具2~4稜,有狹翼,近無毛。雲林 虎尾
花,腋生,聚繖花序;苞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紙質,具小短尖,兩面被短毛,早落。萼片5,寬卵形或卵狀圓形,外層2片革質,密被短毛,內層3片稍短,近膜質,果期增大宿存。花漏斗形,白色或略帶淺紫色,長3~4.5cm。蒴果扁球形,徑約1.5 cm,果實外層膜質,半透明,隔成數個中空的室,內含種子,通常4室,偶3或5室。種子卵圓狀三棱形,徑約 0.6 公分,黑色,無毛。
分布:廣泛分布於 非洲 賽席爾、留尼旺等群島,到 熱帶亞洲 印度、孟加拉、緬甸、中南半島、馬來西亞,中國(華南)、海南島、台灣、菲律賓、印尼,大洋洲 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及 玻里尼西亞,並擴展至 熱帶美洲 加勒比海諸群島。台灣分布於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地區,台南、高雄、屏東常見。花期通常在春季,夏、秋偶可見開花。
盒果藤(O. turpethum)是南部常見的 牽牛花,它是 牽牛花,換個角度它不是 牽牛花;分類上它非 牽牛花屬(IPOMOEA)成員,而是另成 盒果藤屬(OPERCULINA)。兩者有幾處特徵不同,最明顯處是 牽牛花屬(IPOMOEA)蒴果成熟後規則縱裂,而 盒果藤屬(OPERCULINA)果實成熟後是橫裂,如同蓋子一般,因而有 蓋果之稱。
書籍、網路都稱 盒果藤(O. turpethum)是常見的野花,但在北部它可是遍尋不著,至少個人重未見過,即使中部也難得一見。兩年前在 虎尾糖廠鐵橋下見到好大一群 盒果藤,卻遍尋不到盛開的花朵,鐵橋修復完工後再次前往,終於見到 虎尾溪畔好多的白花綻放。盒果藤(O. turpethum)強健的生命力在河床蔓延數百公尺,才跨越 濁水溪不遠就有這種數量,想必越南下它越多,真的是常見的野花。
旋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旋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