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esa perlaria (Lour.) Merr. var. formosana (Mez) Yang 臺灣山桂花 [紫金牛科]
Maesa formosana Mez
別稱:山桂花、鯽魚膽、烏樹仔
特徵: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除幼枝被不明顯微毛外,全株近光滑無毛。葉互生,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銳尖;近膜質,中肋凹下,粗鋸齒緣。花腋生,短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密集;花冠白色至綠白色,闊鐘形,徑約0.2cm。漿果,球形至橢圓形,具宿存萼片;成熟時接近乳白色,內含黑色種子數粒。
分布:中國、海南島、中南半島、泰國、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多出現於林緣、路旁,為山區極為常見的灌木。花期一般在春季,稍晚於 山桂花(M. japonica)。
本種族群數量極為龐大,為低海拔山區雜木林內,主要構成灌木叢樹種之一。春季枝葉間冒出密密麻麻花序,狀似 桂花,因此稱 山桂花;除外形與 桂花類似外,兩者間並無親緣關係。山桂花枝條容易蔓生,偶徒長呈攀緣狀,花期時,上頭密集開著小白花,是山區極常見景觀。
山桂花的果實主要集中在冬末到春季,這時期走在低海拔山區雜木林,很容易較到掛在枝條,顏色有些噁心的乳白色小果實;端看龐大的數量,可以想見其應該多子多孫。果然,在低海拔山區林緣,山桂花與 鼠刺、野桐、白匏子、...等等樹種,是樹冠下層與地被層間的主要灌木和小喬木。
臺灣山桂花(M. perlaria var. formosana)亦為 中國南方各省常見樹種,名稱為 鯽魚膽;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鯽魚膽”給了僅分布於 台南 關仔嶺 狹隘地區的變種 M. perlaria var. perlaria;兩變種間主要差異在於 本種近光滑,鯽魚膽被明顯直毛。本種植物 台灣習慣上稱它 山桂花,山區另有一種常見 山桂花(M. japonica),分辨方法請參考 山桂花(M. japonica)。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另有一種 菊科(ASTERACEAE)的 鯽魚膽(Pluchea indica),花朵有一種特殊氣味,這種一般以 冬青菊來稱呼它。臺灣山桂花(M. perlaria var. formosana)花朵確實有一種異味,這味道是不是像 鯽魚的膽,我沒聞過 鯽魚的膽囊,無法回答。
台灣山桂花與 山桂花分辨,請參考:山桂花
紫金牛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紫金牛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常見野花(二)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