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基隆新車站啟用,車站分為南、北兩處出口,原舊站稍南設 南口,北口靠近 港西旅客碼頭。目前南站工程仍在進行,圍籬上掛著大幅完工願景圖,完成後整個 港西景觀將蛻變,成為 北台灣新地標。新區規畫圖中保留了兩棟老建築,即 陽明海運大樓和 海港大樓,兩棟歷史建築將融入整個新區景觀。
陽明海運大樓在「城鄉雜記」單元中介紹過,忘了當初怎麼沒接續寫 海港大樓,或許被其他主題排擠了吧。隨著 基隆新車站啟用,10月份南口工程完成,拆除舊站體(第4代車站),港西街老舊民宅都更,整個 港西地景將完全改觀。屆時若寫這個區域遊記,上面這張地圖需重繪,很麻煩,趕快補上 海港大樓(原 合同廳舍)這一篇。
海港大樓建於 昭和5年(1930年),工程由 基隆築港單位負責,建築師 鈴置良一[註]主持,於9年(1934年)落成。這棟樓高達5層的建築為 合同廳舍,合同廳舍的性質相當於 連合辦公大樓,包括 港務部、水上警察署、郵便局以及 專賣局、稅務、海事、築港等單位出張所,將原本分散於 基隆港周邊的10幾處單位,遷入這棟 合同廳舍。
[註]鈴置良一:建築師,大正14年(1925年)受 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聘請來台,昭和4年(1929年)轉職為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技師。作品以水平流線造型的現代風格為主,如 總督府電話交換局、嘉義電信局、基隆合同廳舍 等等。
這座大型建築物為RC建築,分為主館與別館兩大部分,主館正面連塔樓6層,兩側樓高4層、地下1層,光復後增建為5層;別館樓高3層,一樣加蓋一層成4層樓建築。原規劃除辦公室、會客室外,有大型會議廳、食堂、合作社、理髮廳、...,以及倉庫、煤炭堆置場、腳踏車停車場、...等等。
基隆車站更新計畫原本連同整個港西一起開發,在 西岸2號(W2)、3號(3W)碼頭位置有一座綠建築「新海港大樓」,這個計畫因為兩座倉庫登記歷史建築而作罷。老建築是許多人的記憶,也是 台灣的文化資產,但一味的抗爭下,從建物本身擴張到周邊,爭取到周邊後,喊出全區保留。試想,若 日治時期沒有一波波的「市街改正」,今日我們哪來這些經典建築;有得必有失,同樣地有失必有得,平衡點或許依人而定,但大可不必完全“反動”。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海港大樓
基隆市政府 海港大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