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鼠尾草 二子坪步道(1).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二子坪步道

Salvia nipponica Miq. var. formosana (Hayata) Kudo  黃花鼠尾草  [唇形科]

Salvia nipponica Miq. ex Matsum. & Hayata

Salvia formosana Hayata

別稱:台灣日常蔘、台灣日紫蔘

黃花鼠尾草 大屯山.jpg
台北 大屯山

特徵:宿根草本,高約60cm。葉,莖生,單葉,葉柄長可達10cm;葉基戟形,先端漸尖至銳尖,鋸齒緣;上表面被微毛,下表面無毛或僅脈上被微毛。花,總狀花序,花朵聚繖、輪生;花冠唇形,黃色,上唇不明顯二裂,下唇3裂,花冠筒內具毛環。瘦果卵圓形,3稜。

分布:特有(變)種,分布於中北部低海拔山區,北部稍易見到。花期通常在9~11月,為 大屯火山群秋季代表性花卉之一。

黃花鼠尾草 陽明山國家公園 二子坪步道.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二子坪步道

唇形科(LABIATAE)是個大科,成員多達數千種(3,000~7,000種,各方說法不一),本科許多種類葉子具獨特香氣,成為著名的香草植物,如 薄荷、羅勒(九層塔)。中醫及草藥也廣泛使用本科植物,尤其 婦科及跌打損傷。台灣原生的 唇形科植物多達70餘種,其中有許多花朵非常細小,辨識上有相當程度的困難。部分花朵稍大型者,則成為受人矚目的野花,野芝麻屬(LAMIUM)艷麗可人、黃芩屬(SCUTELLARIA)精緻美麗,鼠尾草屬(SALVIA)花色多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黃花鼠尾草 二子坪步道.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二子坪步道

黃花鼠尾草是 台灣已發表 鼠尾草屬(SALVIA)10幾種中,最豔麗的成員,本種花徑可達3.5cm,在 鼠尾草屬中屬於大型花;飽和的鮮黃色,在森林中閃閃動人,極具觀賞價值,初見總讓人驚豔。Salvia formosana原本被認為是 台灣特有種,近年多視為與 日本鼠尾草(S. nipponica)為變種關係,學名改為 Salvia nipponica var. formosana,在 黃花鼠尾草分類上或許仍有討論空間,只能靜觀其變了。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野花365天 秋冬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