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 伏石蕨 [瓦葦族/水龍骨亞科/水龍骨科]
Drymoglossum microphyllum (Presl) C. Chr.
別稱: 抱樹蕨、風不動、瓜子草、螺厴草、豆片草
特徵:多年生蕨類,根狀莖細長,多分枝;莖上生鱗片,鱗片近圓形或卵形。葉分兩型,一般常見圓形或卵形的葉子為 營養葉,肉質,常具光澤;長1~2cm,寬1~1.5cm。孢子葉(生殖葉)細長,線狀,厚革質,長可達6cm;孢子囊群於葉背,沿中肋兩側生長,連續排列成帶狀。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海拔2000m以下地區,從聚落、城鎮到田園、森林都可見到;最常見到其附生於樹幹上,潮濕之 岩石、牆壁、駁坎亦頗常見。營養葉全年可見,袍子葉不定時出現;生性強健,乾、濕皆能耐,環境過於乾燥時,容易落葉。
伏石蕨是極常見的 蕨類植物,市區 公園、學校常見附生於樹幹上,即使住家庭園牆腳、花盆都可能出現。『伏石蕨』是本種最常用的名稱,野外以樹幹上最常見其蹤跡,因此又稱『抱樹蕨』。一片片圓圓的小葉子,加上油亮的葉面,是一種非常可愛的 野生植物;本種若生長於 岩壁、牆面、柱子,可見到攀附細長的 莖,延伸、分枝交織成美麗圖案,很有觀賞價值。
中南部產一種 同為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的 抱樹石葦(Pyrrosia adnascens),若從圖片觀看與 伏石蕨 很像,容易混淆;然而 抱樹石葦 營養葉長5~7cm,孢子葉更可長達10cm以上,實體差異很大,不至於誤認。這種大上一號的 抱樹蕨,分類上與 伏石蕨不同,它屬於 鹿角蕨亞科(PLATYCERIOIDEAE) 石葦屬(PYRROSIA),葉面密生星狀毛,就是細看有小小的點,可以此判斷。
蕨類植物請點選:蕨類家族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壹卷
《蕨類圖鑑》遠流觀察家6 郭城孟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