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 sulphureus Cav. 黃波斯菊 [菊科]
別稱:コスモス(COSMOS)、硫華菊
特徵:一年生草本,高20~60 公分左右,莖直立,多分枝。葉,二回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至橢圓形。頭狀單出,頂生或腋生,直徑2.5~4cm為多,具長總梗;總苞片 2 層,淡綠色,平展;舌狀花黃色、橙黃色至橙色,近先端齒裂;心花管狀,黃色。瘦果黑褐色,狹長,具長喙,上有2~3個芒刺。
分布:原產於 墨西哥,大航海時期(18世紀末)引進 西班牙,由 波斯人帶入 中亞輾轉傳入 中國,因此冠以「波斯菊」名稱。日本在 大正時代引入此花,廣泛栽植,並傳入 台灣。近年普遍成為花田要角之一,作為綠肥植物,全年可見開花,以夏、秋二季最盛。
本種為我最早認識的花卉之一,比以前介紹的 泛牽牛花、松葉牡丹還早,年幼時常陪同 伯父、父親拔出一束束成熟種子,曝曬後收藏,適當時機再播種;記憶中 舊家一、二十年來,斷斷續續開著 黃波斯菊,直到搬離。我始終稱呼它為 コスモス(COSMOS),成年後才知道 コスモス(COSMOS)就是 波斯菊,老一輩 台灣人仍習慣稱它 コスモス(COSMOS)。
Cosmos bipinnatus Cavanilles 大波斯菊 [菊科]
別稱:秋英、コスモス(COSMOS)
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60~150cm,莖直立,多分枝。葉,長6~11 cm,二或三回羽裂,裂片線形。頭花單出,頂生或腋生,直徑3~6cm為多,具長總梗。舌狀花白色、粉紅色或紅色,單瓣6~8朵排列為多。瘦果黑褐色,狹長,具長喙,上有2~4個芒刺。
分布:原產於 墨西哥,大航海時期(18世紀末)引進 西班牙,由 波斯人帶入 中亞輾轉傳入 中國,因此冠以「波斯菊」名稱。日本在 明治20年(1887年)引進,廣泛栽植,並傳入 台灣,昭和3年(1928年)發表為歸化植物。野生族群見於中北部中海拔開發地區,太平山、武陵農場、清境農場、杉林溪、...等皆可見到。花期以夏、秋二季為主。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菊科 秋英屬(COSMOS)植物僅列出本種,近年 台灣廣見的花田綠肥花卉也以本種最多,一般慣以「波斯菊」稱呼它。常見 波斯菊花田中多為 大波斯菊夾雜 黃波斯菊,黃波斯菊 與 大波斯菊分辨見“特徵”中褐色字部分即可。至於 心花(管狀花)紅褐色的 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目前以栽培環境居多,野外尚無紀錄。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