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Kuntze 風輪菜 [唇形科]
別稱:小本夏枯草、山薄荷
特徵:多年生草本,高可超過50cm。莖方型,斜生或直立;密被毛。葉對生,卵形,鋸齒緣;兩面被長曲柔毛,上面較密,下面疏。花序半球形,隨著生長形成一節一節輪繖花序;萼齒先端刺尖;花冠紫紅色。果,小堅果,橢圓形。
台北 七星山 葉片上的小蟲(蚜蟲般大小)比較,便知 風輪菜花朵很小
分布:中國、韓國、印度以及 日本、琉球、台灣、馬來西亞...等地。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荒地及路旁,北海岸、東北角海岸 岬角、岩石特別常見。花期在春季到初夏。
春夏交接季節,北海岸與 東北角海岸岬角步道旁 風輪菜數量相當多。因其花朵與 夏枯草相較小很多,不顯眼;感覺草地上都是 夏枯草,仔細瞧會發現兩種數量差不多。這類輪生小花的 唇形科植物,分辨上一直困擾著我,幾個近似種及近緣屬 光風輪、疏花風輪菜、田野水蘇搞得暈頭轉向,所以一直擱著沒寫。
另外,台灣各地出現的 風輪菜似乎多少有些差異,輪形花序上花朵大小的比例,葉子或花萼被毛多寡的程度,頗讓人頭疼。鄰國 日本將 風輪菜區分成多個亞種或變種,僅些微不同分辨困難;還好其他國家並未跟進,否則真會讓人瘋掉。
野菜博錄內文簡單、精闢,點出所有辨識重點;很明顯作者對這種植物非常熟悉,才有辦法將特徵如此描述。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