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野菜博錄.jpg
內第一頁

初在古書攤見到這本書時說有多高興就有多高興,在我腦袋裡《野菜博錄》是四庫全書中 子部『農家類』裡的一本,翻一翻是 民國11年(1922年)由 新學會出版社 重新印行的,保存良好,外面蓋著英文戳章是某學校(看不清楚)圖書館藏書。顯然價格不便宜,已經忘了大約是多少錢,只知道買的心很痛但卻很高興。那時候保存完善的古線裝書在 台灣價格都很高,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像現在 大陸古書大量進來,可以慢慢挑選。

二、三頁.jpg
二、三頁

我用厚紙板及條紋紙做了個硬書套將全冊三本裝在一起保護著,隨著對這套書的了解才知道《野菜博錄》有多個版本;最早的 明 鮑山原版刻本、清 四庫全書抄本、其他民間抄本或刻本。我這本由書中內頁『初印野菜博錄序』中描述可知,本書是 民國人士 奉化 江起鯤 託人至 杭州 文瀾閣藏書中抄本抄出、付諸石印,希望能廣為流傳。可惜的是這本刻本的“圖”描繪的過於草率,即便配合文字敘述也很難認出“植物”來。我原以為《野菜博錄》的插繪圖本來就如此,當看到報載 文淵閣藏本的圖時,差點沒瘋掉;藏本的圖精緻到可依圖辨識野外生長的植物。不過 江賢人希望在飢荒中能多受惠一些人的善舉讓人敬佩,書既然流傳到我手中,我是有責任將它好好保存下去。

內頁3.jpg

讓我們看看內容的“野菜”吧。右邊為 大薊,台灣並沒有分布,但近似於 台灣 薊屬植物中的 華薊、玉山薊、鱗毛薊...等等大型的薊屬,點 細川氏薊比較一下照片和圖吧,不過 台灣產這類大型 薊屬的數量,真正飢荒時應該不足以應付災民。左邊為 刺薊菜,就是 小薊;台灣有 原生變種 南國小薊,可連結比較一下,我拍的照片過於著重在“花”上,不然 小薊的圖倒是畫的有幾分類似。南國小薊夏季盛產時族群龐大,拿來當救急野菜很適合,但它的“刺”可能要處理一下,卡到喉嚨可不是開玩笑的。

內頁4.jpg

右邊 苦苣菜,圖繪得太過潦草,點前面藍色字連結比較,內文附圖“台大校園”那張全株照片,比較後會發現“本圖”還是有繪出精隨,但必須帶點想像力“想”一下。苦苣菜作為飢荒野菜是在適當不過了,植株巨大採個一株足夠一家人食用了;加上族群數量龐大,有實力養活整個村莊。苦苣菜如果不是“太苦”可能早變成農作物了。內文『葉光者似黃花菜』應該就是 苦苣菜本身;『葉花者似山苦蕒』大概是指 苦滇菜那種長相較猙獰的種類吧。左邊 絲瓜苗,這應該不必多做解釋,不過飢荒時還有絲瓜吃應該算幸福吧。

《野菜博錄》一書完成於 明 天啟壬戌年(天啟2年,1622年),作者 鮑山 集合了 《救荒本草》、《野菜譜》、《茹草編》等先前的救世植物圖譜,編撰出四大冊含435種植物(另有版本又增3種),即使與今日坊間的植物圖鑑相較,種類數量也不能算少。我手中的版本為435種四冊改為三卷:卷上 草部140種,卷中 分 上草部79種、下草部97種共176種,卷下 木部119種。《野菜博錄》至今已流傳超過320年,我的 民國「臨摹版」也有85年以上了,可謂救人無數。喜歡嗎!目前簡體字影印版本很多,可上網或到書局看看,選購時別只看價錢,要翻一下內容,買繪圖精美的版本較值得。

植物相關請點選:植物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