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 苗栗 通霄.jpg
苗栗 通霄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 泥胡菜  [菊科]

Cirsium lyratum Bunge

Saussurea affinis Spreng. ex DC.

別稱:中國北方、日本 有個好聽的別稱叫 狐薊。

泥胡菜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特徵: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體高40~100cm,莖直立,疏被蛛絲毛,上部長分枝或不分枝。基生葉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通常花期前枯萎;莖生葉互生,羽狀深裂致全裂,頂裂片最大,長菱形、三角形或卵形;側裂片2~6對,倒卵形至披針形,疏鋸齒緣;葉面翠綠色,下表面被白絨毛。頭花繖房花序,頭花序梗長;總苞鐘狀至半球狀,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外層、中層苞片具紫紅色突起;花冠紫紅色,全數筒(管)狀花。瘦果細小,深褐色,多稜型。

泥胡菜 宜蘭 四季.jpg
宜蘭 台7甲公路 四季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印度、澳洲,算是東亞地區亞熱帶到溫帶的 菊科野花。台灣分布以中、北部較常見,從海濱到海拔800m開闊地;花期在冬季,常成群出現於收割後之田地。

泥胡菜 台北市區2.jpg
台北市區被踩平仍努力開花的 泥胡菜

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算是市區常見的野花中我最喜歡的一種,但她在都市裡似乎不是那麼常見,偶爾見到也都是稀稀落落出現幾棵,很少像田野中休耕農地那樣一整片盛開;原因在哪?我自己的觀察(1)沒有其他 菊科強健種類那麼耐乾旱。(2)旱地的植株不夠“壯碩”,若扣除花梗長度 泥胡菜高度矮於其他菊科植物,無法搶到足夠陽光而消失。泥胡菜屬(HEMISTEPTIA)在 台灣只有一種,是從 薊屬(CIRSIUM)分出來的「屬」,泥胡菜與 青木香屬(SAUSSUREA)部分種類長相也頗為相似。

泥胡菜 花蓮 鳳林.jpg
花蓮 鳳林

都市裡的 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開花時乍看之下有點像 紫背草(Emilia sonchifolia var. javanica),但頭花大得多,筒狀小花細長由球狀鼓鼓地總苞“爆開”,我總覺得像個小鳳梨般,非常可人。未開花的植株葉形優美配合翠綠的顏色也顯相當漂亮。可惜這種精緻的野花在都市的生存空間正逐漸被壓縮;以往秋收後常大片出現於農地的景象,也被近年盛行的綠肥---波斯菊取代了。但 泥胡菜因植株小頭花數多具觀賞價值,曾被引進 歐洲當庭園植物,或許她再那裡已經打下一片天,成為人們頭痛的“野草”吧。

泥胡菜 台北‧三芝.jpg
台北 三芝 高達 100cm的大 泥胡菜

後記

寫市區中常見的野菊花,原計畫先寫單一舌狀小花的種類,再寫單一筒(管)狀小花的幾種,最後寫兩型小花都有的部分。但我對於植物的分類是門外漢,只是憑著自己眼裏花朵的相似度來寫。舌狀花的部分還好,頭花全是黄色的,從“花型”長得像知名野花 蒲公英(Taraxacum formosanum)的種類依序介紹;筒狀花則寫了 紫被草屬的兩種後就出問題了,再來是以“花型”像的先寫還是“顏色”接近的先寫?算了,想那麼多幹嘛,以自己喜歡的優先好了。

泥胡菜.jpg
《野菜博錄》內葉介紹

另外 市區常見的 野菊花裡 單一舌狀小花的種類原生種較歸化種為多;單一筒狀小花的種類就以 歸化種類為多,想一想好像只有 泥胡菜算是原生種;在 《野菜博錄》中 除了 泥胡菜外其他常見的“野菜”都沒介紹,這些常見野花如 昭和草(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霍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飛機草(Erechtites valerianifolia)、......等等,都是近代才歸化的種類。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常見野花(二)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