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滇菜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 民生社區

Sonchus oleraceus L. 苦滇菜  [菊科]

別稱:苦菜、顛苦蕒菜、荼

苦滇菜 台北市 民生社區.jpg
台北市 民生社區

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無毛,莖粗大、中空。基生葉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大頭羽狀深裂;莖生葉常抱莖,葉具不規則銳鋸齒緣或羽裂。頭花少數,聚生於莖枝頂,單一或繖房花序;花冠黃色,徑2~3.5cm;總苞闊鐘形,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小花全數舌狀花,多數,常略有皺褶。瘦果長橢形,長3mm,成熟時具橫皺紋,紅褐色;冠毛白色,柔軟,長7mm。

分布:原產於 歐洲,已成為泛世界性雜草。台灣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開闊處地,市區內荒地亦常見。

苦滇菜 石門.jpg
北海岸 石門

苦滇菜(S. oleraceus)與同屬兄弟 苦苣菜(S. arvensis )外型完全不同,長相較猙獰,植物體粗壯,但高度較 苦苣菜矮。花與苦苣菜幾乎一模一樣,白色多層的冠毛也一樣。差別在於 苦滇菜的頭花通常只有2.5cm上下,苦苣菜一般約3cm,有時更可大到5cm左右。我自己的感覺 苦苣菜(S. arvensis)容易成群出現,長成一整遍,但出現地點見侷限;而 苦滇菜(S. oleraceus)則是零星或三五成群出現,但非常容易看見,所以兩種生命力都非常之強。

苦滇菜 台南 新營.jpg
台南 新營

補充一下菊科植物的一些名詞:

頭花是「頭狀花序」的簡稱,為菊科植物重要特徵。一般我們看到的一朵花,其實是頭花,是由許多小花組成,主要分為 舌狀花筒狀花兩型。有單一型舌狀小花組成的頭花或單一型筒狀小花組成的頭花;也有兩型花組成的頭花,中間筒狀小花稱心花,外圍舌狀小花稱邊花

瘦果就是一般認為的種子,瘦果上端形成的剛毛狀、軟毛狀、鱗片狀的構造稱冠毛;藉著風力傳播的種類冠毛通常為白色,就是能帶種子隨風飄的『傘』。而連接種子與冠毛的部位則稱為「」。通常不具喙或喙短的種類較不會吸引人們的目光,我們頂多是看到一撮白毛飄過眼前而已;有著長喙的種類就不一樣了,一撮白毛隨風飄底下還拎著小小的種子,姿態變化多端。也難怪 蒲公英(TARAXACUM)會成為這類菊科植物的代表種類。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