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鵝仔草 新竹 新埔.jpg
新竹 新埔

Pterocypsela indica (L.) C. Shih 鵝仔草 [菊科]

Lactuca indica L.

Lactuca indica L. f. indivisa (Maxim.) Hara

Lactuca indica L. f. runcinata (Maxim.) Kitam.

別稱:山萵苣、印度鵝仔草、山鵝仔菜

鵝仔草 石碇 烏塗窟 (2).jpg
台北 石碇

特徵:1~2年生草本,高大,植物體可高達2m。莖基部直徑粗可達1cm,全株幾乎光滑無毛,上部圓錐狀分枝。葉,下部葉不同植株間葉形變化極大,具葉柄或無,有時半抱莖;線形、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全緣至深羽裂的各形狀葉子都有。中、上部葉以線形為主,長可達20cm以上;葉緣常有三角狀鋸齒、不規則大齒突或全緣。

頭花圓錐狀排列,總苞長1.5cm,苞片4層,覆瓦狀排列;頭花直徑約3cm,花冠淺黃色;舌狀可達25枚,黃色至鵝黃色。瘦果,闊橢圓形,扁平內凹,光滑,邊緣有翅;相較於其他常見菊科野花,瘦果顯得巨大。喙長1~1.5cm;冠毛2層,白色,長度約0.8cm。

鵝仔草 台北 萬里.jpg
台北 萬里

分布: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廣見於平地至中海拔開闊地,市區內少見,但郊野數量多,較 苦苣菜屬來的常見。花期全年可見,以早春和秋季較為常見。

鵝仔草原本學名為 Lactuca indica,為菊科大屬 萵苣屬(LACTUCA)成員,本屬特色是可食用,差別在於好不好吃而已。晚近從 萵苣屬(LACTUCA)分出的 翅果菊屬(PTEROCYPSELA),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列出兩種加上一天然雜交種共3種,台灣山苦蕒還算常見,雜交種 恆春山苦蕒很少見,鵝仔草則是非常常見,算是開闊地的強勢植物之一。

萵苣屬(LACTUCA)及 翅果菊屬(PTEROCYPSELA)之分分合合每隔幾年就有 學者提出不同看法,這些紛紛擾擾讓人無所適從。在大多數人認可之前,不隨之起舞是最佳的方式。

鵝仔草%26;臺灣山苦蕒.jpg

鵝仔草葉形變化極大,即使再多變,葉形與 臺灣山苦蕒還是有很大不同;另外, 鵝仔草葉子有柄至半抱莖,臺灣山苦蕒則是抱莖,也可依此點區分。鵝仔菜開花時能一株同時開上十數朵花(頭花),並且持續綻放,但幾乎沒人刻意去栽種它。原因無它,想像一棵高達兩公尺的草本植物,葉子動不動15、20公分,卻開著一朵朵約3公分的小花,而且花色一點也不鮮艷,很難成為觀賞植物。但山野間隨處長的 鵝仔草還是受農家歡迎的,因為它是 鴨和鵝喜愛的食物;近年偶見野菜愛好者採葉子食用,稱呼其為 山鵝仔菜。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