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葉懸鉤子 台7甲 思源埡口.jpg
台7甲 思源埡口

Rubus lambertianus Ser. var. morii (Hayata) S.-S. Ying  尾葉懸鉤子  [薔薇科]

Rubus morii Hayata

Rubus gelatinosus Sasaki

Rubus tiponensis Hosokawa

Rubus urophyllus Liu & Lu

Rubus morii Hayata var. urophyllus (Y.-C. Liu & F.-Y. Lu) S.-C. Liu

別稱:知本懸鉤子、長尾懸鉤子、長尾葉懸鉤子、鱗萼懸鉤子

尾葉懸鉤子 台7甲 思源埡口(2).jpg
台7甲 思源埡口

特徵蔓性灌木,莖近光滑,具腺斑及細微腺毛;疏生皮刺,刺長1~2mm。單葉,卵形至闊卵形,不裂或3~5淺裂;上表面近無毛、微毛或脈被毛,下表面光滑,齒緣;托葉橢圓狀,羽裂成絲狀。花,頂生圓錐花序,著花數多;葉腋生花序呈聚繖花序,著花4~15枚。萼片披針形至三角形,外面被綿毛及長毛;花冠白色,徑約0.8cm,花瓣倒卵形。聚合果球形,徑0.6~0.8cm,成熟時朱紅色。

尾葉懸鉤子 台7甲 710林道.jpg
台7甲 710林道

分布:特有變種,分布於 北部、中部及東部之中、高海拔山區。本種並不常見,以台7甲公路中海拔以上沿線較為常見,一般花期在7、8、9月,果期則在8月以後,偶至冬季仍可見到果。

尾葉懸鉤子 台7甲 思源埡口(3).jpg
台7甲 思源埡口

尾葉懸鉤子(R. morii)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獨立的種類,經學者研究,被併入 Rubus lambertianus,成為 R. lambertianus var. moriiRubus lambertianus 有數個變種,台灣有原(指;承)名變種 高粱泡(R. lambertianus var. lambertianus),及 尾葉懸鉤子(R. lambertianus var. morii)兩個變種。另外 中國、日本有一種 腺毛懸鉤子(R. lambertianus var. glandulosus),與 尾葉懸鉤子間的關係尚待釐清。

尾葉懸鉤子 台7甲 思源埡口(1).jpg
台7甲 思源埡口

尾葉懸鉤子(R. lambertianus var. morii)與 高粱泡(R. lambertianus var. lambertianus)近似,兩者不好分辨。前者數量較少,多見於中海拔山區,分布以台7甲公路沿線較為常見;後者則常見於低至中海拔山區,一般海拔達五、六百公尺以上數量就多起來。見到類似的植株,可依 尾葉懸鉤子(R. lambertianus var. morii)莖具腺斑及細微腺毛,葉背光滑,高粱泡(R. lambertianus var. lambertianus)則莖無腺毛,葉背有黃褐色柔毛來區別。另外前者熟果顏色較後者深些,也就是較紅,多少有助辨別。

薔薇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薔薇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四卷 鐘詩文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