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鉤春蜓 新北 金山.jpg
♂蟲 新北 金山

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春蜓科

Ictinogomphus rapax (Rambur)  粗鉤春蜓

Ictinogomphus pertinax (Selys)

別稱:小團扇春蜓(中國)、霸王葉春蜓(中國、香港)

粗鉤春廷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自然公園.jpg
♀蟲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自然公園

特徵:大型蜻蜓,體長66~74mm,後翅長43~46mm。雄蟲複眼褐綠色,額部具一條黑斑。合胸部黑色,正面上方左右各一黃斑,下方具“八”字斑紋;兩側具2粗2細4條黃色帶,細的1、3條黃色帶間斷,分別在上、下形成小黃斑。腹部為黑色,每節前端具1黃斑;第8節腹板沿伸成1對扇狀突起,內緣不具黃斑;尾端 上肛附器(攫握器)細長。翅透明,翅基略帶褐色,翅痣黑色;足部黑色,不具黃斑。

雌蟲外觀近似雄蟲,體型稍小,翅較長。腹部腹面黃白色斑較明顯,第3腹節較飽滿,第8節延伸的扇狀突起較小;尾毛較短。

春蜓科外觀特徵:(1)體呈黑色,具螢黃色斑紋;(2)複眼分離;(3)下唇前方不具裂紋。

粗鉤春蜓 台北 北投 奇岩.jpg
♂蟲 台北 北投 奇岩

分布: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泰國、中南半島;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香港。台灣分布於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山區,主要出現於湖泊、埤塘等開闊靜水區域,溪流上游水流平緩成潭水域以及山區水田也會出現。雄蟲喜停棲於突出之樹枝上,常在岸邊來回巡弋,雌蟲以點水產卵。成蟲出現於夏~秋季,族群數量多。

Ictinogomphus rapaxIctinogomphus pertinax兩者非常相似,之間有模糊地帶,甚或認為是同一種,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若兩者視為同種,學名宜採先發表者,取 I. rapax,則 I. pertinax為同物異名。若兩者為不同種,則 台灣產的究竟是何者,眾說紛紜一樣有爭議,部落格採用視為同種的說法。

粗鉤春蜓 苗栗 大湖 淋漓坪.jpg
♂蟲 苗栗 大湖 淋漓坪

粗鉤春蜓(I. rapax)體型壯碩,夏季常出現在郊野的池塘、山區的湖泊岸邊來回巡弋,喜歡捕食其他蜻蜓,有如湖邊的霸王。台灣的 蜻蜓除幾種 晏蜓(AESHNIDAE)、勾蜓(CORDULEGASTRIDAE)和 弓蜓(CORDULIIDAE)外,本種算是粗壯的種類;加上數量多,活動力強,是大型蜻蜓中最易見到的種類,曝光率非常高。當然 粗鉤春蜓(I. rapax)若是遇上 無霸勾蜓(Anotogaster sieboldii)是無法招架的,好在兩者出現的環境不同,碰頭的機會不大;前者多出現在湖泊、池塘的開闊水域,後者偏好在林道或溪流旁來回巡弋。

粗鉤春蜓 桃園 龍潭 高原.jpg
♂蟲 桃園 龍潭 高原

6~8月,找一處岸邊有些許樹木或灌叢的開闊埤塘,不難見到各種蜻蜓在岸邊挺水植物間打鬥、停棲,其中大型,有著黑、黃警戒體色的 蜻蜓,大概就是 粗鉤春蜓(I. rapax);通常三、五隻或更多一起出現,算是數量最多的大型蜓種之一。其中偶會有體型略大,長相近似的 細鉤春蜓(Sinictinogomophus clavatus)混在其中,通常都是零星出現。兩者乍看非常地相似,分辨的方法參考 大陸的中文名稱即可,粗鉤春蜓稱 小團扇春蜓,細鉤春蜓稱 大團扇春蜓;顧名思義,細鉤春蜓腹部第8節延伸的扇狀突起較大,且內緣具黃斑,可依此區分兩者。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臺灣120種蜻蜓圖鑑 曹美華

                 日本のトンボ 尾園 曉、川島逸郎、二橋 亮

                 嘎嘎昆蟲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