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 台北 士林 內雙溪.jpg
♂蟲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鞘翅目 金龜子科 獨角仙亞科

Allomyrina dichotoma tunobosonis (Kôno) 獨角仙

Allomyrina dichotomus (L.)

Trypoxylus dichotoma (L.)

別稱:兜蟲

獨角仙 宜蘭 五結(1).jpg
♂蟲 宜蘭 五結 冬山河畔

特徵:大型甲蟲,不含犄角體長35~60mm,體赤褐色至黑褐色,頭部、前胸背板、翅鞘皆被黃灰色短毛。雄蟲,頭部具犄角,長10~25mm,呈“Y”字型,末端開叉;犄角一個體差異變化大,小型個體頭角僅呈“Y”字開叉,末端開叉不明顯或無。前胸背板密布細顆粒狀點刻,被毛稀少至很不明顯,中央具一凸出的小犄角,末端開叉。雌蟲頭部缺犄角,前胸背板及翅鞘被黃灰色短毛,易落,體表缺金屬光澤。

獨角仙 苗栗 大湖 汶水.jpg
♂蟲 苗栗 大湖 汶水

分布:東亞地區的大型甲蟲,包括 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以及 泰國、緬甸等地區。區分為多個亞種,原(承)名亞種 Allomyrina dichotoma dichotoma分布於 中國大陸,台灣的亞種學名為 A. dichotoma tunobosonis,算是特有亞種。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田野及山區,成蟲出現時間以夏季為主,活躍時間以夜間為主,白天亦會在樹幹上吸食樹液,容易在 白雞油(光臘樹;Fraxinus griffithii)上發現。

獨角仙 宜蘭 五結(2).jpg
♀蟲 宜蘭 五結 冬山河畔

坦白說要敘述 獨角仙的特徵並不容易,因為特徵太明顯,幾乎所有書籍、網路都輕描淡寫,以其 頭角、胸角為重點,很少涉及其他的部分;若要仔仔細細將各部特徵詳述,所有文字、描述都要自己斟酌,不易找到供參考的文字,寫起來相當麻煩。考慮後覺得寫一堆詞不達意的字句,還不如不寫,最後還是以 頭角、胸角的特徵為主,其他部分省略。

獨角仙 宜蘭 五結.jpg
宜蘭 五結 冬山河畔

比如說 獨角仙 前胸背板後緣有著長長的黃色絨毛,這部分怎麼寫,實在不知怎麼描述較恰當。這個毛主要以雄蟲較明顯,作用是身體扭轉時可減少硬殼摩擦、碰撞的傷害,對於 獨角仙這種好鬥的甲蟲有保護的功能。這種具保護功能的毛,在 台灣的甲蟲中以 長臂金龜(Cheirotonus formosanus)最長也最多,姬兜(姬獨角仙;Xylotrupes mniszechii)、椰子犀角金龜(Oryctes rhinoceros)也很明顯,其他還有不少種類也很明顯。野外看到 金龜子,前胸背板後緣毛較長的,可推論這是脾氣不好的種類。

獨角仙喜愛吸食樹液,會以鏟子般的 頭楯來回刮刨樹皮,讓樹液滲出來再吸食。台灣常見的樹木中,樹皮容易刮的就屬 白雞油(光臘樹;Fraxinus griffithii)和 台灣欒樹(Koelreuteria elegans),獨角仙獨鍾前者,騷金龜、叩頭蟲等等較喜愛後者。看著 獨角仙努力刮樹皮,待樹液滲出後,蝴蝶、虎頭蜂一起圍過來享用:如同 非洲大陸乾旱時,象群踏著地,挖出水崛,也供其他動物飲水般,展現出王者風範。

金龜子相關種類請點選:金龜子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台灣生物圖鑑2 植食性金龜---木生昆蟲出版

                 嘎嘎昆蟲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