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糖廠.jpg
住址:雲林縣虎尾鎮中山路10號

虎尾驛

曾經 彰化、嘉南、屏東平原上廣佈著 糖業鐵路,最高峰時總路線近3,000公里,大部分採762mm軌距,較 縱貫線的1,067mm軌距小上一號,俗稱“五分仔車”。糖鐵路線以載運 甘蔗為主,兼負 貨運與 客運交通,全盛期 客運達41線,總里程600多公里,深入平原大小鄉鎮,成為許多人舊時記憶。公路發達後排擠了 鐵路運輸,台糖客運受到強烈衝擊,民國70年(1981年)僅餘3條客運線,隨著71年(1982年)8月17日「北港線」最後列車駛出而畫下句點。民國99年(2010年) 台糖除 虎尾糖廠「馬公厝線」仍載運採收的 甘蔗外,貨物線幾乎全面停駛,客運則僅餘各糖廠周邊的 觀光列車。

虎尾街區.jpg

濁水溪河床寬廣分流眾多,自古以來是南、北交通的障礙,1905年全線通車的 縱貫鐵路,彰化以後路線偏平原東緣,沿 八卦山下經 二水跨 濁水溪接 林內。偏向東邊山腳的 縱貫線,自然沒經過位處平原中線的 虎尾,但藉由 糖鐵路線,本地一樣有 客運火車,即 糖鐵的“五分仔車”。這座車站於 明治43年(1910年)啟用,原稱「五間厝驛」;大正9年(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大幅改制, 五間厝庄因臨 虎尾溪而更名 虎尾庄,車站更名「虎尾驛」。民國44年(1955年)車站他遷,位於 中山路10號的原站體由保警中隊使用,75年(1986年) 台糖收回使用;99年(2010年)公告為縣定古蹟,修復後掛上「虎尾驛」[圖1]名稱,活化古蹟,內提供餐飲服務。

虎尾驛 amp; 虎尾鐵橋.jpg

糖廠仍為 台糖生產事業,未對外開放,經 警衛同意入內拍火車;虎尾驛[圖4]正後方停放一部 蒸汽機(關)車[圖2],為日本車輛製造的762mm軌距0-6-0 「332號」“Tank”;旁邊另有整列的 蔗車[首圖]停放,這些應該是 台糖唯一現役的運甘蔗車輛吧。糖廠內辦公室建築間,另停放一部 柴油機(關)車,距離頗遠,為避免增加警衛困擾,考慮後沒過去拍攝,也判斷不出是哪個廠牌車輛。其實進入 糖廠拍火車是目的之一,車站內軌道也是重點,其762mm、1,067mm共用軌道也是特色,[圖3]可以見到仍使用的一股(左邊)軌道,多出一條鋼軌,可行駛兩種軌距車輛。我所知 台糖各廠中 虎尾、新營有配備1,067mm 柴電機(關)車,但三年前在 新營糖廠並未見到這種不同軌距共用的軌道。

虎尾糖廠鐵橋(1).jpg
虎尾糖廠鐵橋

虎尾糖廠鐵橋

走出 糖廠續行 中山路,往南走到底就可見到跨越 虎尾溪的 鐵橋。如果翻閱 台灣早期的地圖,如 台灣堡圖 等,濁水溪從 八卦、觸口 兩台地穿出平原後,並非如今日所見寬廣河道直奔河口,而是呈放射狀多條分流入海。主要分流有 東螺溪、西螺溪以及 虎尾溪,日治時期河川整治,以 西螺溪為主流,將中游溪水全導入其中,而漸成今日寬達兩公里的平原段 濁水溪;東螺溪(舊濁水溪)以及新、舊三條 虎尾溪水量銳減,成了沒有明顯源頭的斷頭河。

虎尾.jpg

虎尾糖廠成立於 明治39年(1906年),為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日糖會社)所屬糖廠,位置緊鄰 虎尾溪,設立之初即規劃興建跨越 虎尾溪的鐵橋,連接對岸的 蕃薯寮庄,再通往 縱貫鐵路 他里霧車站(斗南車站)。這座鐵橋由 英國 WestWood公司以及 日本多家公司合力建造,幾經修建,今日所見為一座長度為437m,23座橋墩,22跨距橋梁。北側較高花樑部分為 昭和6年(1931年) 日糖會社收購舊料鋼材修建而成,整座鐵橋可見四種不同 橋衍,甚為特殊,民國98年(2009年)公告為 縣定古蹟。

虎尾糖廠鐵橋.jpg
虎尾糖廠鐵橋

民國101年(2012年)8月2日 9號(蘇拉)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北港溪溪水暴漲,上游主支流之一的 虎尾溪沖下大型竹筏阻礙溪水通路,匯流急湍沖垮 虎尾鐵橋8號橋墩,連帶著7、8鋼構橋衍墜入溪中,鐵橋斷裂。災後搶救工作吊起墜河鋼材,原擬定修復,因故擱置;因此目前鐵橋封閉中,僅可在橋頭附近欣賞 鐵橋。風災後 虎尾溪行水改道,鐵橋的修復工程涉及 雲林縣政府、第五河川局、台糖、...等等多個單位,看來短期內很難完成。

其他車站介紹請點連結:車站地圖

參考資料:虎尾糖廠虎尾驛

                 虎尾糖廠鐵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