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車站鐵路訊號站.jpg
基隆車站 北號誌樓,後方白色建築(紅色邊框及紅字),為 港西2號碼頭(W2)旅客大樓

基隆在 日治時期是 台灣通往 內地(日本)的門戶,基隆港繁忙的旅客、貨物運輸,讓 基隆車站成為 台灣最繁忙的車站之一。明治41年(1908年),基隆「市街改正」,火車站遷移今址,隨著 碼頭陸續增建,鐵路運輸興盛,港區及車站設施不斷地擴建。大正3年(1914年) 基隆─八堵完成雙軌建設,昭和元年,配合 宜蘭線鐵路通車,基隆─八堵鐵路成為三軌並行路段。

基隆港(1).jpg

路線複雜的 港區鐵路及客、貨運繁忙的 基隆車站,鐵路附屬設施相對地多,車站週邊曾經多達5棟號誌樓,同時有 臂木式號誌機、機械聯動裝置、地面聯桿及強力式彈簧轉轍器等設施;隨著港區鐵路撤除,號誌更新電子式,老設施僅餘南北兩座號誌樓。兩座號誌樓建造年代約在 昭和初年(1926年~),一樓RC二樓木造,造型精巧;兩座號誌樓於 民國93年(2004年)登記為歷史建築,獲得原址保存。

基隆號誌樓.jpg
車站興建工程中的號誌樓

基隆港區鐵路繁瑣、複雜,其中有著全台唯一1,067軌距的“十”字交叉軌道、雙邊道叉...等特殊設計,但是港區管制嚴格,或是在禁區、或是不知正確位置、或是禁止拍照,如今大多數已拆除。數年前利用「基隆車站西移及港西都市更新」工程開始,人員進出頻繁、複雜時,徵得同意入站區拍攝「北號誌樓」,避免增加工程人員困擾,只拍幾張便離開。至於「南號誌樓」,若有機緣,再補上照片。

其他鐵路相關文章請連結:鐵路印象目錄

參考資料:基隆市文化局 基隆火車站南北號誌樓轉轍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