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射干 [鳶尾科]
Iris domestica (L.)Goldblatt & Mabb.
別稱:開喉箭、野萱花
特徵:多年生草本;具肉質地下莖,呈不規則狀,黃褐色,鬚根很多。莖長60~100cm,實心。葉互生,劍形,長10~60cm,寬2~4cm,邊緣透明狀;無中脈,先端漸尖,基部葉鞘抱莖。花序頂生,花序梗細長,著花數朵;具膜質苞片,苞片卵圓形至披針形。
花被片6,兩輪排列,外輪花被片長橢圓至狹橢圓形,長約2.5cm,寬1cm,下表面黃色,基部深紅色,上表面橘紅色,具深紅色斑點;內輪花被片稍小,通常較狹窄。雄蕊3,生於外花被片基部,花絲圓柱形,花藥條形,開裂;花柱上部稍扁,3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長2.5~3cm,寬1.5~2.5cm;成熟時開裂,果瓣外翻。種子圓球形,直徑約0.5cm,黑色,具光澤。
分布:主要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地區,包括 西伯利亞、中國、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尼泊爾、阿薩姆、緬甸以及 中南半島。台灣主要分布於北海岸、東北角海岸以及離島,多出現於山丘、海崖的荒地或短草區。另外西部海邊低山丘亦有分布,因為開發嚴重,出現地點侷限。花期主要在6~8月。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常見於 中式、日式庭園中,帶著深紅斑點的橙色、朱紅色花朵,非常地鮮豔,開花時非常醒目。台灣是否有原生的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是有爭議的,否定的人認為其花色鮮豔特殊,應該是引進栽植;肯定的人提出,本種常出現在北海岸、東北角海岸人跡罕至的孤崖、絕壁上,應該是原生種植物。的確,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山之巔、海之崖 野百合(粗莖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var. scabrum)孤傲挺立開花的角落,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通常也不會缺席。
國立科學自然博物館有一篇文章《千蝴翔來豹百合-射干》描述『...但2005年由於分子生物學上的證據,將這個屬的唯一物種併入了 鳶尾屬(IXIA)中,學名改成 Iris domestica (L.)Goldblatt & Mabb.,...』,若以此說法,那 射干屬(BELAMCANDA)是不是消失囉,個人不明白的是,更換屬別,怎麼會連“種小名”都一起改變,難道是不一樣的種類?在其他資料還未見更改前,本篇依舊使以原學名,將 Iris domestica列出供參考。
鳶尾科相關種類請點選:鳶尾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一卷 鐘詩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