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蘇澳過 白米橋到 南方澳,某些角度可以看見 蘇澳港外有座大礁岩,翻遍手中的地圖皆沒有紀錄。問當地人島嶼名稱,有說不是島是礁石,有「三仙嶼」、「三仙」之類回答者;更多人覺得莫名其妙,就是一座礁岩,何來名稱。以我的經驗,這種在地問冷門山名、溪名的結果,常是十問五不知,另外五次則是五個答案。
南方澳 豆腐岬公園內,有一座「領海基點」,標示出此為 米島(T21),北接 龜頭岸(T22)、南接 烏石鼻(T20),劃出我國內海及12海哩領海。可是不論官方或民間出版的地圖,都未標示出這座劃定領海的重要島嶼,讓人無法進一步去瞭解它的位置。海圖或軍用地圖應該會出現這座島(礁岩),但我拿不到這些地圖;所以在寫 南方澳 (二) 街區、豆腐岬時,略過這座「領海基石」。
鄰國 日本,將距離 東京1700km之遠的南方礁岩 沖ノ鳥島架上人工建築,宣稱為其最南端領土,引發 中國嚴重抗議。去年 詹氏年鑑各國軍力排名,中國首度超越 日本,擠入世界五大軍事強國;就現實面而言,中國軍事力量超越 日本是遲早的事,難怪 日本急著領土擴張,想讓南方國土成為既定事實。
相較之下我們對領土的宣示,顯得既保守又怯懦。台灣國力遠遠落後 中、日兩國,謹言慎行或許是較可行之道。領土問題對島內人士而言,是拿來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政權輪替,頂多是罵人與被罵的角色互換,對事實一樣無力改變。政府除口頭宣示主權外,利用官方或非官方管道,爭取漁民活動空間比較實在。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一版』「蘇澳」,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
領海基點所指的 米島在地圖上不到,偏偏它從 蘇澳港、南方澳望向大海又是那麼明顯;有這樣一處明顯但地圖上找不到的“消失的國土”,實在是讓人受不了。查Google衛星地圖,蘇澳港外有幾處模糊淺色點,無法判斷是島嶼、礁石或船隻。
查網路只有 釣魚和淺水團體網頁介紹了這處迷一樣的 三仙嶼,其中 釣魚生態保育網還寫出各各礁石的“土名”;原來這裡有著 海釣客和 淺水客在“保衛領土”,真是好感動呀。漸漸有眉目了,但是僅憑這些網頁的地圖,我還是無法標出 三仙嶼與 蘇澳港、領海基點相關位置。
想到還有 臺灣堡圖,以 日本對地圖繪製的嚴謹態度,這樣一塊清晰可見的大礁岩不太可能忽略。果然,100多年前繪製的 臺灣堡圖清清楚楚畫出三座礁岩。掃瞄 1/20,000的臺灣堡圖,調整為1/25,000內政部 臺灣地區地形圖比例,然後套圖在 內政部地形圖上標出 三仙嶼位置。
臺灣堡圖繪製相當細膩,但可能當時測量技術或其他因素,它對地形的表示通常較誇張,等高線與實際地形也常有出入;所以 三仙嶼的形狀是參考 釣魚生態保育網修改的,另外補上 北方澳岬角最外側 釣魚網所稱的「鳥屎踏仔」礁岩。三仙嶼和該座內礁岩之所以不見於「內政部 臺灣地區地形圖」中,是因為已超出「蘇澳」地圖範圍;建議日後再版,以小方塊標出其位置及形狀,表示對國土的重視。
[補充]搞了老半天,原來「內政部 臺灣地區地形圖」有以小方塊繪出 三仙嶼,放在該張地圖下方水域,是我自己沒注意而已;地圖中並且標出 三仙嶼大礁岩高度22m,及 米島高度12m。還好我 三仙嶼位置正確,不必再重新繪圖;不過 北方澳最外側礁岩繪的太北了些,需南移2mm左右,這座礁岩非本文重點,不重貼了。
從領海基點位置望向 三仙嶼,可以見到它是一大兩小三座礁岩;告示牌未載明是哪一座,只以一個「▲」記號寫「米島」,寫著由標示牌60度方位,距離3493公尺處。對照第一張地圖,我所標示的 米島與「領海基點」兩點,約略是60度角、3460m,誤差應該在可容忍的範圍內;確定告示版所稱的「米島」,是 三仙嶼三座礁岩中最東邊的那座尖型礁石。
感謝有 臺灣堡圖,讓我能標出 米島(T21)這座「領海基點」位置。接著便是尋找以前拍攝過的 三仙嶼照片,這才發現只有在 豆腐岬的這個位置才見得到 米島,而且要能見度佳時才能分別出三座礁岩;其他地點大多被 三仙嶼中的大礁石擋住,或是兩礁或三礁重疊難以分辨。也還好這個位置才見得到它,否則基點若設在 蘇澳港區內,想進入拍攝就很困難了。
參考資料:中研院 台灣堡圖 新舊地圖比對
臺灣堡圖---遠流出版公司翻製
內政部臺灣地區地形圖「經建第一版」「蘇澳」
釣魚生態保育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