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 富陽公園、福州山、中埔山1.jpg
福州山公園

時間:2009年5月17日

這是個早起會的運動路線,原本不打算寫,整理照片時發現還拍了不少張,就湊合湊合擠出一篇吧。昨日一大早與老同學走一趟 大屯山,晚上特別要家人隔天別叫我起床,讓我睡到自然醒;結果起床時已近中午,好懊惱白白浪費一個假日,真不該睡那麼久。下午天空轉陰似要下雨,趁空檔走一趟市郊小山,彌補一點點貪睡的遺憾。

大安 富陽公園、福州山、中埔山2.jpg

從 富陽公園起步,這是一座標榜自然生態的公園,但我總覺得環境有些奇怪。谷地刻意營造成濕地環境,山坡地又極為乾燥;很難形容那種感覺,就是感覺很不搭調。富陽公園有兩處步道可連接 福州山公園,今日選接近 中埔山較裡面的步道;步道算蠻陡的,走的喘噓噓總算在電塔處接上稜線。往 中埔山方向走,回頭拍張叉路照片[圖1]。步道上不時可見陡峭水泥車道[圖2],是昔日亂葬崗時期留下的“遺跡”,遠處尖塔是 台北101。這裡山徑四通八達,登石階上到 中埔山及 中埔山東峰間的鞍部,見到 民國68年(1979年)前後立的白色木製登山路標[圖4];學生時代就是跟著這些路標開始登山,許多年後依舊是走著這些郊山,興趣不減。鞍部往西上 中埔山,往東登 中埔山東峰,都是2~3分鐘的短程;原路回後順走 福州山[首圖],再回 富陽公園結束行程。

大安 富陽公園、福州山、中埔山3.jpg

上圖為 中埔山東峰崖壁上看 福州山,可見到『國道3號台北聯絡道』從下穿越,這條稜線有高速公路的「台北隧道」及聯絡市區和文山地區的「辛亥隧道」通過。富陽公園在東邊(照片右側)谷地,我由鐵塔處接上稜線。照片中整個稜線滿山綠樹,完全看不出10幾年前是亂葬崗。

中埔山:又稱十五分後山,海拔139m,北市三角點#79[圖3上]
中埔山東峰:海拔137m,陸測基石及未列名基石[圖3下]
福州山:海拔102m,無基石;另有93m、60m兩平台峰

福州山.png

地圖綠色部分為山區,以前除 富陽公園周邊為軍事管制區外,由山腳到山頂全是亂葬崗山區。如今 辛亥路以東墳墓完全遷移,成為 福州山公園。辛亥路以西到 芳蘭山東側,墳墓大致遷移,不久後即將有新的森林公園出現。芳蘭山與其周邊以及 文山區範圍,則仍然保持亂葬崗山區;或許市政府一區一區的遷墳闢公園,有朝一日人們會忘掉這裡曾是 台北的大型公墓區吧。

大安 富陽公園、福州山、中埔山4.jpg

我因為從小知悉這一帶到處是亂葬崗,走在山徑上有“不同”的感覺;但對於不知情的人來說,則此地森林公園與其他地方沒兩樣。台灣最早的亂葬崗改闢公園是 新竹的十八尖山,日治中期首度試驗性質的將亂葬崗遷移,闢成森林公園;此舉遭到 新竹地區民眾強烈排斥及抵制,總督府於是沒將計劃擴展到全台灣。 母親是 新竹人,早在她童年,十八尖山就已成為 新竹人郊遊踏青的好去處;不僅 母親完全不知道 十八尖山以前是亂葬崗,連從 台北嫁到 新竹的 外婆也不知情;人們對周遭事物是相當容易健忘的。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