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菜 北海岸 石門.jpg
北海岸 石門

Sedum formosanum N. E. Br. 石板菜  [景天科]

別稱:台灣佛甲草、台灣景天

石板菜 台北 鼻頭角.jpg
東北角海岸 鼻頭角

特徵:一年生草本。葉互生,肉質平滑無毛;全緣,葉尖漸尖。花,聚繖花序,頂生,徑約1cm,苞片葉狀,匙形至倒卵形;花瓣5枚,窄披針形,鮮黃色。萼片5枚離生,不等大,光滑,開花期間萼片平展,萼宿存至果實成熟。骨葖果,成熟時直立。

分布:中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台灣見於全島海邊、離島,以北部、東北部海岸最為常見;4、5月常染黃整片海邊岩壁。

石板菜 萬里.jpg
北海岸 石門

3月下旬起,北部、東北部海岸岩壁上開始出現零星的黃色小花,4月中旬到5月上旬達到高峰,成為這一帶最強勢、顯眼的植物。海濱公路旁的山壁、岩石、駁坎,常整遍片染黃,數量多到驚人。去年拍了照片沒貼,今年拖到5月,趕在花季末貼圖上文章,避免拖到下一年度。

石板菜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山.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山

石板菜學名 S. formosanum,因此又稱為 台灣佛甲草,但 台灣另有一種產於中海拔的 S. taiwanianum也叫 台灣佛甲草,極易混淆。實際上中文名稱若要依據學名稱呼,“Formosa”譯為“蓬萊”或“寶島”,“Taiwan”譯為“台灣”較為恰當;如此區別則“Formosa” 與“Taiwan” 的譯名,將不再混淆。但是,用說的簡單,實際上做起來困難重重吧。

景天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景天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