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年1月1日
六堵險圳
元旦假期,早上一家人前往 東和禪寺參加法會,近11點「佛前大供」結束,下午還有「瑜珈焰口」法會;俗家眾暫時休息,老和尚與眾法師繼續幫往生者做超度法會。我知道中午會有齋飯,我是個肉食主義者,從小就討厭吃齋飯;三個小孩都像我,看看素食就皺眉頭。因為常來,與寺裡法師熟識,如果留到近中午,被點名吃齋飯就不好意思離開了;所以利用這個空檔全家人一起溜,溜去哪?呵呵,天氣冷吃火鍋再好不過了。
吃火鍋很費時,吃完後所剩時間無法遠行,就近找個景點走走吧。選 六堵險圳,資料上 險圳在 六堵嶺邊;六堵嶺我來過數回了,但不知這裡有個 險圳。車子在附近繞了好一會兒找不到有關「六堵險圳」的指標,最後決定選自己熟悉的路徑,走 六堵工業區的 工建路。將車子停在 工建西路「自來水公司 六堵廠」圍牆邊,下車步行找「六堵險圳」;基隆河畔有座幾乎荒廢的「生肖公園」,往前望,六堵嶺山勢直迫 基隆河畔[圖1],那一定是 險圳了。
這裡在 六堵嶺和 基隆河間闢一條小車道,往內走入先經過 慈鳳宮牌坊,就來到 「頂圳福德宮」,[圖1]照片中紅色鐵皮屋頂就是 福德宮廟前廣場,土地公廟旁兩棵 雀榕被供俸成「六堵 樹仔公」[圖4],以雀榕成長的速度,被稱為「伯」、「婆」的兩棵老樹樹齡應該未滿百年。通過紅色鐵皮屋頂廣場,土地公廟後方有一間「頂圳文化館」。險圳是昔日居民引 拔西猴溪之水,灌溉 六堵闢建的;因 六堵嶺阻隔,只好在懸崖峭壁間鑿出 險圳。
從這裡開始,基隆市政府建有完善的步道(腳踏車道),依步道前行即可到達狀如「鯉魚」的險圳大石壁[首圖],石壁下原僅約1公尺寬度的險圳,若未架上較寬的木板走起來會驚心動魄吧[圖2],險圳下方的 基隆河水域稱「龜潭」;這一段感覺有點像 新店的 碧潭,但規模太小,境遇也天差地遠。走過 險圳步道,最後接上馬路,旁邊另有小土地公廟「福安宮」,福安宮坐落在 拔西猴溪注入 基隆河的高灘上[圖3],見到 拔西猴溪 就知道已經離開 六堵到 七堵地界,一處小而精緻的景點「六堵險圳」就這麼結束了。[圖3]中可見到 基隆河彎道旁的 險圳大石壁,更遠處紅色建築即 頂圳福德宮廣場屋頂。
掃描自 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 第三版「八堵」,圖中心藍色省道5標誌上方紅色方格為「六堵險圳」,放大圖在左上角,圖中約略標示出昔日 險圳圳路;右下角為 臺灣堡圖中的「七堵大埤」,位置在地圖『七堵』粗體字右邊紅色方格。
其實「六堵險圳」就在 縱貫路邊,是非常容易到達的景點,位置在 明德一路與 明德二路交接點(草濫橋)附近;明顯指標為「泰安路地下車道」,看到往 泰安路指標找地方停車,再往 基隆河畔走即可到達。這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景點,但為了發展觀光,路口立了「小武夷」標示,顯得有些不倫不類。險圳大理石碑文強調 清朝與 荷蘭人戰爭更是離譜,閩人移民開發 六堵最早在 乾隆年間,干 荷蘭人什麼事?或許是這些強加上去、畫蛇添足的“人文”觀點,讓「六堵險圳」規劃完善卻始終無起色吧。
七堵大埤
因地形的限制,昔日 基隆河中游曲流段河谷小平原的開發,都是引各支流修築小型水圳灌溉。拔西猴溪介於 六堵與 七堵間,成為重要的水源;但因地勢關係,其灌溉區域僅為 草濫及 六堵。七堵無較大的河川提供水圳水源,因此先民修築 七堵大埤儲水。雖號稱“大埤”,但實際面積並不大,比對 堡圖的 內湖大埤,七堵大埤頂多4~5甲,但算是 基隆河谷地裡最大的埤塘了。
這個大埤如今已消失,而且消失卅年以上,我學生時代獲知有「七堵大埤」這個埤塘,搭火車到 七堵,依文獻記載尋找,但並無所獲,連水圳都沒找到。五堵、六堵、七堵、八堵 夾在 台北、基隆兩大都市間,不段擴增的鐵、公路佔據了平原大部分,地形、地貌改變劇烈[註]。早在 民國60年前後(1970年前後)台鐵在 七堵闢建了當時 遠東最大的鐵路調車廠---「駝峰調車廠」時,七堵大埤約一半成為調車廠基地,七堵大埤應該在那時已消失或減半,我約是10年後才前往,難怪找不到。
七堵大埤遺跡怎麼去?寫了也是白寫,誰會想去呢。還是描述一下好了,縱貫路(明德一路)到 七堵市街,依指標轉 自治街(南行)過 七堵地下道,出地下道右側(西邊)是 嶄新的「七堵車站」,左轉 東新街,先看到 明德國中,接著是 基隆高工;路底上坡(直行是逆向道),昔日 七堵大埤約是從 調車廠、公園到路左大片民宅的範圍。東新路右側有間 福德宮,或許是昔日 七堵大埤的土地公廟吧!
今日到 六堵險圳後便回 台北,並未前往 七堵大埤;倘若載著家人到 七堵大埤遺跡參觀,不但家人覺得我無聊,當地居民也覺得莫名奇妙吧!
[註]台北─基隆間的交通早在日治時期就非常熱絡,鐵路全線雙軌,公路全線雙向並且為鋪上柏油的硬式路面。這點應該與 基隆港是 台灣與 日本(內地)最近距離,又距首府 台北不遠有關;父親記憶中,台北到 淡水的公路,北投以後就是碎石子路。台北南下的公路只有接近城鎮是硬式路面,其他路段是土石路面;父親依稀記得 桃園的硬式路面還是水泥塊鋪成,非柏油路面。
其他水域紀錄請連結:河川-水系目錄
參考資料:中研院 台灣堡圖 新舊地圖比對
臺灣堡圖---遠流出版公司翻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