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alis corymbosa DC. 紫花酢漿草 [酢漿草科]
Oxalis martiana Zucc.
別稱:紫花酢醬草、紫花酸醬草、紅花酢漿草
特徵: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地下步具多數鱗莖,外層鱗片膜質。褐色。由根直接長葉,具長柄,長5~30cm,有三片小葉;小葉寬倒心形,先端凹入,基部寬楔形;上表面綠色,疏毛或無毛,下表面淺綠色,背疏毛。花莖略長於葉,花排列成繖形花序;萼瓣5,披針形,先端有長圓形暗紅色小腺體2枚;花瓣5,倒心形,粉紅色至紫紅色,徑約1.5cm;雄蕊10,5長5短;花柱5,被鏽色常柔毛。全株具酸味。臺灣地區本種無法結子,以地下鱗莖繁殖。
分布:泛世界熱帶植物,可能原產於 熱帶美洲。台灣從海邊到低海拔山區皆分布,中部以北極為常見,包括市區、城鄉的巷弄內都有其蹤跡。主要生長期為冬、春兩季,夏、秋時節以地下鱗莖渡過。
紫花酢漿草太過於常見,一直認為對它在熟悉不過了,真的想寫才發覺對它非常陌生;除了知道是 酢漿草科的小葉野草外,其他完全不知。或許身邊許多熟悉的事物也如此,只因為太過平凡,或認為理所當然而忽略了;真正需要去處理時,不知從何處下手。
翻開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才知道,原來 台灣除了 紫花酢漿草和 黃花酢漿草外,還有 台灣山酢漿草及 大霸尖山酢漿草兩原生種,真的好陌生。從小拔 酢漿草葉子,將柄的“心”撕出,玩勾葉比賽;感覺這種葉子隨處都有,花朵也是到處都是,但卻從未見過它結種子。原來 紫花酢醬草在 台灣很難結出種子,是靠著它的地下鱗莖繁殖。
酢醬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酢醬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