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加拿大蓬 南港(1).jpg
台北 南港

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var.  canadensis  加拿大蓬  [菊科]

別稱:野茼蒿

特徵:一年生草本,高大菊科野草,高30~150cm,莖密被直立於莖上的白毛,這點是分辨同胞兄弟 野茼蒿(C. sumatrensis)的方式之一。基生葉長披針形,開花時易枯萎。全年可見開花株,但以秋、冬為主;頭花常排列為佔植株1/2高度的倒三角形圓錐花序,頭花奶瓶狀約1.5~2.5mm,淡黃至白綠色,數量極多;總苞鐘形,苞片4輪,不等長,先端漸尖。瘦果極小,冠毛黃褐色。

加拿大蓬 台北 南港.jpg
台北 南港

分布:原產北美洲,已成為泛世界性熱帶至溫帶侵入性野草。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開闊地,是常見的雜草。

假蓬屬(CONYZE)是從 飛蓬屬(ERIGERON)分出的新屬,大多為歸化植物。這麼一分 台灣的 飛蓬屬只剩2種及1變種,假蓬屬拿了6種1變種,雖種類較多,但都是長得醜的種類。其中的 光莖飛蓬(Erigeron pusillus)還歸類成為 加拿大蓬的變種,學名為 Conyza canandensis var. pusilla, 光莖飛蓬 莖及葉幾乎不被毛,兩者差異不大。另外 野茼蒿(C. sumatrensis)與 加拿大蓬(C. canandensis)也極為相像。 這種野草在原生的 北美洲稱為 馬草,大概是能餵 馬吧,台灣自古便是缺馬之地,加拿大蓬來到 台灣沒什麼用,不知道 牛肯不肯吃?

加拿大蓬與野茼蒿.jpg
加拿大蓬與 野茼蒿

上面照片左邊後方為 加拿大蓬,右邊為 野茼蒿(C. sumatrensis),兩者常混生;但一般低海拔地區通常以 野茼蒿數量較多。如何分辨出 野茼蒿 與 加拿大蓬呢?除了上述 1.莖上被毛直立,2.植株較纖細 ,3.頭花花序散開呈倒三角形 。此3點可與 野茼蒿區別外;頭花較小,常有白色舌狀花,也是區別方法。若是在整群的 野茼蒿裡要挑出 加拿大蓬總不能一株一株瞧吧;此時可用植株顏色些微差異判斷,野茼蒿植株灰白綠色,加拿大蓬較偏黃白綠色,也就是從整群黯淡植物中挑出稍微“亮麗”的,它可能是 加拿大蓬。

加拿大蓬 南港.jpg
台北 南港

台灣最常見的兩種 假蓬屬(CONYZE)植物都是歸化種。一種原生於 北美洲,一種產於 南美洲,兩種卻長得如此相像,歸化 台灣後又偏偏喜歡混生在一起,有時想想也蠻有趣的。另外 美洲假蓬(C. bonariensis)也是長相非常類似的一種,本種植株較小,頭花明顯較大,可以此區別。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塔山自然實驗室 野茼蒿、加拿大蓬與美洲假蓬

                 臺灣的常見野花(一)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台灣野花365天 秋冬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