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7年4月11日
鵝尾山高510m,有一顆土調局圖根點。位置在 士林平等里東側,周圍有許多步道,是昔日溪山里與平等里往來的交通要道。舊時代平等里的大庄仔的 開漳聖王廟(合誠宮)是這一帶漳州人的信仰中心,而歷史悠久的平等國小又是唯一的學校。兩地居民因為 水資源、血緣、求學...等等諸多因素,來往相當密切。這些步道民國六十幾年間整建過一次,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安山岩,近年的親山步道又以花崗岩整建部分路段。即使步道逐漸被公路取代的今日,因當地居民仍常使用,加上登山遊客眾多,這些步道依舊保持暢通無阻。被完善步道系統圍繞的 鵝尾山自然登臨容易。
會想去爬 鵝尾山,純粹是同事告訴我:「假日和朋友由內雙溪走大崎頭步道到平等里」。我自認這一帶的步道還算熟,怎麼不知道有條大崎頭步道哩。問清楚位置後,下午兩點多離開公司,回家換好衣服,騎著機車一路到內雙溪。過溪山派出所後約1km,四線道大馬路至此驟縮一半,左側有間石厝,以前常大門深鎖,現在變成廟宇叫 溪和宮,旁邊有親山步道標示圖,圖中並沒畫出大崎頭步道,可以想見是條新步道。離開此處續行,馬路分成兩條,一條左迴轉上山為至善路三段371巷,一樣有步道通鵝尾山[註1]。但我要走新步道,繼續直行走至善路三段370巷。很快便看到左側的 『大崎頭步道』指標,感覺像是要走入民宅的階梯,思索一下,決定先走水圳步道,回程再下大崎頭步道。續行約200公尺後,將機車停在 車登腳橋旁的土地公廟邊,步行往水圳步道。370巷 車登腳橋以後車道轉陡,過右手邊的30號民宅後,左側有賣蔬菜的小攤,路底是29號民宅,產業道路過29號民宅後左彎陡上且路幅變得很小,千萬別開車上去。
水圳步道的入口在29號民宅前,直行步入約1.5公尺寬的步道,很快便來到 田仔尾橋,過橋後山徑分兩條,左邊走水路可直上 桃仔腳橋,不必繞一圈先爬升海拔七八十公尺後,再降到 桃仔腳橋,但屬於難度較高路線。我知道自己幾兩重,都是乖乖的直行陡上階梯。10多分鐘後遇叉路,有指標「左往桃仔腳橋右往萬溪產業道路[註2]」,取左往下約5分鐘到 桃仔腳橋[圖1],過橋後有涼亭一座,階梯開始一路往上。10多分鐘後來到第一條水圳---登峰圳[圖2],再陡上數分鐘遇第二條水圳---坪頂新圳[圖3],繼續往上10多分鐘到坪頂古圳,沿著古圳走一小段平坦路徑,來到水圳渠口[圖4],再往上行數分鐘後來到越嶺點[註3]。有一座涼亭叫清風亭,不過我找不到「清風亭」三個字。這裡北可上瑪礁山,南可到鵝尾山,以前的鵝尾山登山口似乎廢棄了,旁邊多出一條寬大的步道,石材與騎車時看到的 大崎頭步道一樣,判斷就是這裡了。鵝尾山新的登山口在第二個竹林缺口處,撿個樹枝撥開蜘蛛網,往步道裡鑽,約10多分鐘來到高523m的北市基點。再往前幾百公尺,右側竹林出現缺口,入口處綁著許多布條,轉入後不多久便見到海拔510m的鵝尾山土調局圖根點。
由於鵝尾山最後這段(竹林入口至圖根點),沒展望蜘蛛網又多,走這段純粹是登頂摸基點,快進快出退回大崎頭步道,開始走這段新鮮的路程。寬大的步道路況很好,先是一段水平路線,接著開始陡下,10幾分鐘後到民宅,左側水泥空地有車道上來,是至善路370巷路底,就是上面說千萬別開車上去的盡頭。我要走大崎頭步道,所以往右直下樓梯......才幾秒鐘路況變得很差。回到民宅問老婦人,才知道是要順著民宅前埕走。這間民宅門牌號碼為至善路三段370巷15弄19號,是傳統『一條龍』造型的紅瓦厝,約是兩棟“三間起”相連規模不小。走過寬廣的前埕,步道繼續陡下,幾分鐘後視野豁然開朗,旁邊是漂亮的高階梯田,一直延伸到底下的車道。我不由得放慢腳步,邊下階梯邊欣賞周遭景觀,最後接到370巷大崎頭步道指標處,注意看路標才知道 大崎頭步道另一個名稱是『至善路三段370巷15弄』。還好我選這條步道下山,由此處上山路程雖短但階梯非常陡,走起來一定很辛苦。直接走向 車登腳橋取車,感覺在非假日逛山區特別舒服。
[註1]至善路三段371巷底也有步道通 鵝尾山,這條步道亦可由 溪山國小前的181巷進入,過礁坑一橋後100多公尺右側有明顯登山口。由此處上行約10分鐘即接371巷車道。
[註2] 萬溪產業道路後半段也是至善路三段370巷,這條“巷子”並非全段可行車。前面這段到30號民宅後,變成僅供行人走的步道(坪頂水圳親山步道),過田仔尾橋後階梯直上,在叉路口不要左下 桃仔腳橋繼續上行,可續接上370巷後段的車道。
[註3]若由平等里登 鵝尾山,小19公車坐到底站 內屋,下車後依「坪頂水圳步道」指標走300公尺就接到越嶺點。最輕鬆路線是搭小19到 內厝,走水圳步道下 內雙溪,搭小18到 故宮。
坪頂水圳
水圳步道上三條平行的水圳,由上而下分別是坪頂古圳、坪頂新圳和登峰圳,建造年代分別是道光14年(1834年)、道光29年(1849年)和明治42年(1919年)
坪頂古圳建造原因為內寮溪(礁坑溪)水源不足,所以由內雙溪源頭開圳道鑿穿山脈引水。古圳將水引到 平等里內屋地區後,圳道往北引水至內寮溪上游,再分流灌溉。文獻上記載古圳灌溉 大平尾地區,我懷疑此處所稱的 大平尾是指 內屋,早期的地圖(日治時期),大平尾標示都是在今 內屋附近,物換星移大平尾這個地名漸漸往外移,直到今日大平尾變成在坪頂的外緣。
坪頂新圳一樣引內雙溪之水,一樣在 內屋往北引。古圳、新圳的水與內寮溪水如何相互引流,沒探過究竟不清楚。只知在平菁街93巷、95巷間山坡闢為數條水圳向南流,水圳間有垂直的渠道引流,其中93巷有水圳引水往狗殷勤地區,95巷口則有水圳沿著平菁街流向大平尾地區。
登峰圳建造時間最晚,但水量豐沛,長度更達7公里。由五指山麓的至善路三段370巷(336巷?)附近引舊礦坑湧水,依著山勢繞行溪谷一路接納大小水源,這一段水圳緊臨車道,假日遊客眾多。在370巷路底前數百公尺車道緩緩上坡,水圳繼續水平往北朝內雙上游流過去,最後越過內雙溪到溪谷的另一端,並且轉向往南,與古圳、新圳平行,一樣鑿渠洞穿過鵝尾山進入平等里。受惠地區包括平等里及溪山里。
其他水域紀錄請連結:河川-水系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