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沙洲的故事1.jpg

在寫 老爸的童年回憶---8.消失的美味 中,最下方[註2]的部分提到 台北市原有一塊在新店溪對岸的範圍,在民國79年(1990年)區里調整時劃歸台北縣,我不禁懷疑,一塊在 新店溪左岸的荒地為什麼會劃入 右岸的行政區域內呢?是甚麼時代將她歸屬於這邊的行政區域呢?

將手中所有的新舊地圖一一比對......看出了一點端倪,貼其中四張比較,請參考上圖

左上:明治37年(1904年)的 台灣堡圖,可以看到這塊沙洲是在新店溪的中央,依照慣例以溪流定界時是以河道中央分界,若河道分為數條時則以主河道中央分界,圖中可以看出當時 新店溪主河道是左邊(西邊)那條,大加蚋堡與 擺接堡就如此分界,沙洲自然屬於 大加蚋堡  。(放大圖如下1.)
右上:民國58年(1969年)南華出版社的 院轄台北市地圖,這張地圖是 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的第一張民間版地圖,且一直沿用好多年,與旁邊的『堡圖』比較,可看出相距60幾年的時間,新店溪河道做了大幅改變,沙洲已完全靠向板橋鎮這邊,僅以寬數十公尺的無尾溪區隔著,而且前方(北方)還伸出長長的“頸子”。   (放大圖如下2.)
左下:民國78年(1989年)南華出版社的 院轄台北市地圖,算是民間第三版院轄台北市地圖,可看到在20期間沙洲已完全與 板橋市連起來,僅上方留下一截數百公尺的河道,北方的“頸子”隱約可見(西藏橋與光復橋間),但已歸 板橋市所有 。   (放大圖如下3.)
右下:民國88年(1999年)經建三版 三重,沙洲已屬於台北縣管轄範圍,行政劃分4/5都屬 板橋市,且已規劃道路,我在圖上打上兩個『文』,上面為 光復國中,下面是 光復國小,並且以較細較淺的線標出目前的行政劃分,光復國中屬 板橋市,光復國小屬 中和市 。  (放大圖如下4.)

一塊溪中的沙洲,原本爹爹不愛、姥姥不疼,如今變成 板橋市和 中和市的新都市計畫區,寬闊的馬路可以想見日後的榮景,可謂“鹹光餅起價”。但是不妨將目光移到台北市這邊,有沒有注意到 華中橋下方的廣大沙洲(華中河濱公園)邊緣正逐漸崩解中,比較了最近出版的地圖,也許是枯水期與洪水期的差異,沙洲多少有增減。但可以確定上方“左下圖” (圖4.) 新店溪中白色的部分,那些沙洲應該是保不住了,大自然是不會平白無故送一大片土地給我們的。

沙洲的故事2.jpg
圖1.

沙洲的故事3.jpg
圖2.

沙洲的故事4.jpg
圖3.

沙洲的故事5.jpg
圖4.

加蚋仔相關文章:城鄉雜記---13.加蚋仔的百年 茄冬老樹

相關文章請連結:滄海桑田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