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接著 51.英國皮鞋(二)繼續談 祖母的娘家,在 本文的末段曾提到『二舅公一家拒絕更籍,全家被迫遷往 北投外國人集中區域,長子更被送到 九份戰俘營』,這篇就來談談 二舅公長子 表伯父的事蹟。
曾經在 5.英國皮鞋中提到「老爸說:大舅在他5~6歲時就過世,沒甚麼印象,只記得比三舅高很多,二舅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長得像南洋人,三舅身材魁梧,身高近180皮膚白晢,像洋人。」。其實 二舅公並不矮,只是三兄弟中,170的個子與另兩位差上一大截。
表伯父,濃眉大眼、身材魁武,皮膚黝黑泛紅、捲毛,毛髮不是純黑色,而是明顯帶著褐色。我們兄弟都很怕他,都說他像 ちゃんばら,就是 日本電影戰國片裡的 武士或 浪人。至於他 弟弟 表叔,是位長相斯文,有些兒慢郎中型的人;兄弟倆外型完全不一樣,綽號一“木”一“竹”,人如其名。
本文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與 英國成了敵對國,不願歸化 日本籍的 二舅公一家隨即被迫離開 淡水,遷往 北投外國人集中地;根據 四姑媽的說法,北部外國人集中處在 松山,詳細地點不清楚。淡水大批“外國人”,可能短暫待 北投,之後就遷往 松山吧;其中 二舅公與 長子更被送到 九份戰俘營,正值役齡的 表伯父更是待到 戰爭結束才離開 九份。
在 戰俘營裡非軍人的身份,自然比 戰俘好過一些,但一樣得服勞役,似乎是做防禦工事。英國籍的身份,同病相憐,讓他與 英軍俘虜相處融洽;英、日語都通,遂成為 看守員與 戰俘間溝通橋樑。學生時期對 表伯父的這段遭遇頗感興趣,可是實在也不敢多問,只能等他自己談起時聽些片段,感覺 表伯父很討厭 日本人,談起 英國戰俘倒是眉開眼笑。
戰爭結束,在台灣的 日本人需遣返,校園各科師資極度缺乏,表伯父當起了 英語教師,老爸說是 板橋的高中,哪一所就不清楚了。但是會說“英國話”與“英語”間還是有差別的,這期間他休假日總是來 圓環家裡(父親 昭和4年(1929年)~民國47年(1958年)的舊家),請 大伯母加強他的 英語文法;大伯母畢業於 京都 津田女子英學塾大學,接受過正統 英語訓練,可以解決 表伯父教書上的難題。
幾年後正式的 英語師資增加,辭掉工作投入熱愛的航海,從事 台灣與 馬來亞的貿易,因為遇上颱風,與他的 祖父(我的外曾祖父)走上一樣的路。船難讓他損失家產,同時身體變差;不再行船,拜在 九份結交的 戰俘介紹,到 英國領事館工作。民國52年(1963年) 中英斷交,領事館裁撤,工作沒了;之後從事什麼行業,什麼時候改入 中華民國國籍,老爸不清楚。
以上交代 51.英國皮鞋(二)末段未說明部分,坦白說我對 表伯父事蹟並不清楚,在我國中時,這位既喜歡又害怕的 長輩就離開了;表伯母是 角板山 泰雅族頭目的女兒,我們都知道自己有一位 公主阿姆,但印象很模糊。表伯父很會講故事,都是說 二舅公與他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很傳奇、精彩;至於內容是真是假,反正我們也不敢問,聽就是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