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樹牽牛 台南公園 (1).jpg
台南市區 台南公園

Ipomoea carnea Jacq. subsp. fistulosa (Mart. ex Choisy) D. F. Austin  樹牽牛  [旋花科]

Ipomoea crassicaulis (Benth.) B. L. Robin.

Ipomoea fistulosa Mart. ex Choisy

Ipomoea carnea Jacq. subsp. fistulosa (Mart. ex Choisy) D. Austin

別稱:長筒牽牛花、大本牽牛花、印度旋花、粗莖牽牛、樹朝顏

樹牽牛 新竹 埔頂 (3).jpg
新竹 埔頂 科學園區

特徵:直立或斜立灌木,直立或斜生,枝條常叢生。莖具乳汁,略中空,一般非蔓性或纏繞性,伸長後或在半遮陰處才呈蔓性;小枝粗壯,圓柱形或有稜,散生皮孔。葉卵形至長卵狀心形,長8~1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新葉被毛,老葉上表面近無毛,葉柄長2.5~8cm。

花頂生或腋生,多朵聚成二歧聚繖花序。總花梗粗壯,長5~10cm,略被毛或無毛。花萼5枚,萼片卵形或近圓形,長 0.5~0.6cm,近相等或外側2枚稍短,先端鈍或圓。花冠漏斗形,長7~9cm,徑5~7cm;粉紅或淡紫紅色,雄蕊5枚,不等長,內藏,花柱線形,不伸出。蒴果卵形或球形,具小短尖頭,長約2cm,4裂瓣;種子4枚或較少,表面被絹狀長柔毛。

樹牽牛 新竹 埔頂 生態 (3).jpg
新竹 埔頂 科學園區

分布:原生於 熱帶美洲,包括 墨西哥、佛羅里達、大、小安地列斯群島至 南美洲中部。台灣紀錄的時間是1928年,已近百年,多出現於中、南部低海拔局部地區。近年在 苗栗、新竹省道、公路可見到,且數量不少,多出現在道路旁短草地,不知是人為因素或是自然擴展。花期通常在4~10月,夏、秋季較盛。

樹牽牛(Ipomoea carnea sub. fistulosa)早在1928年即紀錄於 台灣,1928年算是列強瘋狂蒐羅世界各地植物的後期,或許它就從某處的熱帶母樹園逸出,成為歸化植物。早在20幾年即在各植物網站見過本種照片,但不曾在野外見過本尊,直到數年前在 台南公園內發現一大叢,它們長到工程區圍籬外,似乎正在開疆闢土。前年吧,在 苗栗 台3線菜園邊看到成排的 樹牽牛,已是午後,花朵凋謝,沒拍照;近期幾次到 新竹科學園區,路邊草地、圍牆邊都有它們蹤跡,停車拍下它,寫下這篇記錄。

旋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旋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六卷 鐘詩文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