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 老大公廟.jpg
老大公廟:基隆市安樂區樂一路76巷37號

基隆傳統民間信仰的幾座大廟,除 部落格 2012年介紹的「基隆市區 三大廟---【城隍廟】、【慶安宮】與【奠濟宮】」外,另外還有位於 安樂區安一路山腳的 慈雲寺,以及『雞籠中元祭』要角的 老大公廟。這兩座廟的位置在昔日 蚵殼港庄,2012年寫「基隆市區三大廟」時,是以1920年以前的 基隆街範圍為前提,因此這兩座廟未列入其中。

基隆市區西邊.jpg

基隆的中元普渡起源於 咸豐5年,祭祀歷經數年「漳泉械鬥」橫死亡魂,將雙方骸骨合葬祭祀,稱為「老大公」,由11姓氏輪值主祭,至今增加為15單位輪值主祭。初時廟址在 蚵殼港河畔,這裡所稱的河畔,就是上面地圖的 西定河旁,因為 日治時期整治過,無法知悉詳址。日治時期闢建 高砂公園,就是上面地圖『河』字及北側,老大公廟經幾次遷移,直到 民國49年(1960年)才再遷移至現在位置。

特別一提,蚵殼港的“港”非指港滬,而是指流水,昔日 基隆人將河川、溝渠稱為『港』,本來覺得這樣的稱呼很特別,2012年到 上海,發覺老一輩 上海人也是將河川、溝渠稱為『港』,或許有更多地方有ˊ這樣的習慣吧。

基隆 老大公廟(1).jpg
老大公廟數千盞普渡公燈

隨著時代變遷,基隆的 中元普渡或多或少簡化,往昔在農曆6月30日子時,挨家挨戶在屋簷下點燈,開啟“鬼月”儀式,現在則是到 老大公廟掛一盞 普渡公燈,老大公廟從入口處到頂樓鐵架,掛著數千盞燈籠。6月30日子時,點亮 普渡公燈稱「起燈腳」,7月1日中午由主普姓氏代表拿鑰匙打開龕門,這就是俗稱的「開鬼門」。接下來「豎燈篙」、「迎斗燈」、「放水燈」、「中元普渡」、...,依時間排定,分別在 慶安宮或 主普壇舉辦。哪一項儀式由誰主辦我不清楚,總之7月12~15日是慶典高潮,這幾日個人是避開 基隆的。

基隆 老大公廟(2).jpg
每年農曆7月份,老大公廟虎邊的龕門是開著的

農曆的7月份整個 基隆是“動”起來的,持續到8月1日 老大公廟「關龕門」,同時取下 普渡公燈銷毀,「雞籠中元祭」結束。一般的認知“關鬼門”是7月最後一天子時,基隆遲至8月1日日落前「關龕門」,秉持著 基隆普渡「開龕門要早,關龕門要晚」的傳統,是充滿人情味的。

基隆【老大公廟】.jpg

基隆中元普渡由15個姓氏輪值,輪值姓氏除了到 老大公廟、慶安宮及 主普壇主持儀式外,會在 海洋廣場展示花燈。[圖1]2012年 陳胡姚輪值,[圖2]2014年 江姓輪值,[圖3]2019年 許姓輪值,[圖4]2022年 黃姓輪值。輪值姓氏有單一姓氏,有三姓聯合,另外有聯姓為一個單位,民國70年(1981年) 李、黃、郭脫離聯姓成獨立單位,共15單位。

相關文章:基隆市區 三大廟---【城隍廟】、【慶安宮】與【奠濟宮】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