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28年(1895年) 甲午戰爭後,日本激進派人士為推廣武道及尚武精神於 京都創立「武德會」,在官方鼓勵下 武德會遍及 大日本帝國全境範圍,各地紛紛建立 武德會的演武場「武德殿」。明治33年(1900年)臺北、臺中、臺南已成立 武德會,隨著行政區域變革,各級 武德會陸續出現。
大正9年(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大變革,採 五州二廳制,分 州(廳)、郡(市)、庄(街)三級制,武德會也於 州(廳)設支部,郡(市)設支所,庄(街)則設分會。進入 昭和時代後,隨著 軍國主義抬頭,武德會成為激進團體核心,在警務系統的支持下各地武德會規模大幅擴增,藉以弘揚「武道精神」。於 警務、獄政、軍方單位設置武道場,中學校開設武道課程,各地 武德殿也紛紛改建,投入大量資金,越蓋越豪華。
台南的 武德殿原本在 大正公園(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隨著風潮,規劃在 台南神社外苑北側興建大型豪華的 武德殿。大正7年(1918年)台南法院判官 田村武七等仕紳向 總督府陳情設立祭祀 能久親王的專祠,獲得通過後於 大正9年(1920年)正式動工,即 臺南神社,位置在今日「美術二館」,是為 台南神社內苑。昭和11年(1936年)擴建 台南神社外苑,於此同時於北側興建 台南武德殿,於同年10月竣工,台南神社與 台南武德殿同日舉辦落成典禮。
與 台南神社同時落成的 台南武德殿相當引人注目,豪華程度也傲視其他地方的武德殿,為RC、洗石子仿古建築;分為兩層,主入口設於二樓,需登上二段樓梯經門廊才到達,門廊上置弧形的唐破風頂,厚重屋頂中央設置千鳥破風。一樓為台基,兩側各設置一次要入口,台基上前後各置迴廊,仿木欄杆圍繞。屋頂採厚重 入母烏造(歇山頂),後方亦設千鳥破風,使整個屋脊呈十字型,主脊及破風採唐式鴟尾。光復後這座豪華的武德殿獲得保留,成為 市立初級中學禮堂,如今是 忠義國小禮堂,於 民國87年(1998年)指定為古蹟。
忠義國小在忠義路與府前路交叉路口有一棟類似武德殿的建築,前方圍牆有一塊「武訓牆」石匾[圖1]。這塊「武訓牆」[圖2]是 民國39年(1950年) 市立初中(大成國中)為表彰家長出資建圍牆而立的,42年(1953年),市立初中與 忠義國小換地,匾移至 大成國中,95年(2006年)市府專案計畫移至此。類似武德殿建築是 台南神社的 社務所[圖3],規模也相當大,如今成為 忠義國小圖書館。忠義國小校園內有一口「成功泉」[圖4],這也是 台南神社遺物,與 鄭成功無關。
目前疫情期間,忠義國小不開放遊客入內,前往 台南武德殿需由國定古蹟 台南孔廟進入。台南孔廟由 東大成門(全臺首學)進入,穿過「禮門」、「義路」,走出 西大成門,孔廟與 忠義國小間有條小徑,雖不能走到 武德殿,但已經很接近了。近年 忠義國小在 成功泉旁重建部分神社遺構,想要細細瀏覽這座超大的武德殿,只能等校園開放才有機會。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原臺南武德殿
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