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 菁寮 黃家古厝.jpg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南85鄉道1196號(台南縣後壁鄉墨林村菁寮39號)

在「後壁黃家古厝」與 黃家人閒聊時提到 菁寮另有一座 黃家古厝,許多人常將兩座 黃家古厝搞混。她解釋,後壁黃家古厝是參雜西洋元素的傳統建築,菁寮的 黃家古厝是一座仿西式建築,有一個尖尖的「三角楣」山頭。這倒是新鮮了,我知道 後壁有知名的 黃家古厝,卻不知 後壁原來有兩座 黃家古厝。

後壁 菁寮.jpg

「後壁車站」中有提到『菁寮仕紳 黃謀、黃冬等四兄弟看好 後壁寮深具潛力,舉家搬遷至 後壁寮,...』,可知 後壁黃家原本也是 菁寮的仕紳,據 黃家人表示,是不同的兩個 黃氏家族。了解到有另一座 黃家古厝,大夥興趣來了,在車站旁看 後壁的觀光導覽地圖,菁寮有 黃家古厝、許家古厝、金德興藥鋪(阮家古厝)等多座老宅,於是就追加了到 菁寮(無米樂)社區的行程。

後壁 菁寮 黃家古厝(3).jpg

離開 後壁車站,由 縱貫公路(台1線)北上約1.5km轉南82鄉道,一路往 菁寮;這段路到「無米樂社區」距離超過5公里,菁寮聚落分 前菁寮、後菁寮和 後廍,無米樂紀錄片位置是 後菁寮和 後廍。進入 後菁寮聚落前先停「菁寮天主堂」,殷家古厝、菁寮國小禮堂都在附近。時間因素,我們在 無米樂社區僅做蜻蜓點水式的停留,但可記錄的房舍、事物還是很多,篇幅可能過長,分兩篇來寫,這篇就交代為何到「無米樂社區」,以及介紹「菁寮 黃家古厝」。

後壁 菁寮 黃家古厝(1).jpg

車子進入 後菁寮左轉南85鄉道,農會附近道路較寬敞,就停 菁寮黃家古厝大門再往前面一點點。下車後發現由大門拍不到古厝,從 長老教會巷子進入,可由矮牆拍到古厝。菁寮黃家古厝主建築為仿英國式建築,這種紅白相間式洋樓,近似「辰野式」風格建築;辰野金吾(1854~1919年),日本第一代西方建築師,師承 英國的 喬賽亞.康德(Josiah Conder),作品具 維多利亞時期 英國建築風格。菁寮黃家古厝主建築兩旁另有“耳房”,稍小於主建物,有獨自的 三角楣山頭,兩邊不盡相同,我也不知以“耳房”稱之是否恰當。

後壁 菁寮 黃家古厝(2).jpg

古厝的後方又是一番風味,若非兩旁 耳房加蓋了廚房或倉庫的斜頂空間,說這邊是正立面也可以。因為一直未遇見 菁寮黃家的人,到旁邊民宅打探也沒結果,僅能在牆外拍攝,簡單介紹就到此。菁寮黃家目前為止未登為 古蹟或 歷史建築,資料較少,網路查到的資料,本宅由 菁寮仕紳 黃爐、黃水順兄弟於 昭和3年(1928年)共同籌建,主建築為回字型。正面 三角山頭有 黃氏堂號『紫雲』二字,下方寫「荔園衍派」,橫樑「AD1928」為建築年代,「JD2588」是 皇紀年代;後立面 耳房 三角楣中間寫上“江夏” 黃氏號。

後壁 菁寮長老教會.jpg
菁寮長老教會: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39號

菁寮黃家古厝隔著車道另一邊是 菁寮長老教會和幾座傳統三合院,後菁寮原本是個熱鬧的地方,整個聚落分成 菁寮、墨林、後廍三個村,古厝這一帶原本是 墨林村的範圍。民國106年(2017年)村里調整,人口流失的 前菁寮與 後菁寮做了部分調整,前菁寮以 菁豊村、崁頂村及 墨林村部分成為 菁豐里,菁寮、後廍及 墨林部分成為 菁寮里。菁寮黃家古厝、長老教會皆在 菁寮里範圍,下一篇「後壁.菁寮 無米樂社區」也是介紹 菁寮里範圍。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