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 西湖.jpg
苗栗 西湖

Artemisia lancea Van. 小艾  [菊科]

Artemisia feddei Lévl. & Vaniot

別稱:矮蒿、細葉艾

特徵:多年生直立草本,植株高80~150cm。莖,被蛛絲狀毛或無毛,具明顯縱溝痕。下部葉卵形,3~6cm,二回羽狀裂,裂片3或4對,裂片長披針形或線形;中部莖葉無柄,羽裂,卵橢圓形至圓形,葉緣反捲,長不超過3cm;上部花莖上的葉長披針形,3~5裂,先端銳尖。頭花,長3~4mm,倒卵形或橢圓形,密生,圓錐狀排列。

小艾 台中 大肚山.jpg
台中 大肚山

分布:西伯利亞、蒙古、中國到 印度,以及 韓國、日本、台灣 等 東亞地區。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開闊地區,苗栗、台中之丘陵、台地開闊草地有相當數量,尤其古老墓區內更是容易見到。

小艾又名 矮蒿,但實際上它一點都不矮,植物體可高達150cm,在 台灣產 蒿屬(ARTEMISIA)植物裡,身高名列前矛。之所以稱 矮蒿,大概是與 相比較的結果;另一名稱 細葉艾的稱呼,同樣也是相對於 艾。小艾花期與 艾相近,約是在 夏季,雖外形相近,但前者 頭花大上一號。

小艾%26;艾.jpg

本種名字不論稱 小艾、細葉艾或 矮蒿,都是相對於 艾而取名的,顧名思義它很像 艾,但稍小、纖細。艾草的外觀變化極大,從中海拔森林邊緣高達150~200cm的個體,到菜圃角落栽培約50~60cm高植株都有;葉子羽裂程度、裂片形狀,差異也非常之大。一般常見的“標準型”艾草,與 小艾長相不同,不至於搞混。但長在乾旱紅土台地或貧脊沙質土壤的 艾草,其外型與 小艾很像,且常混生,區別不易。

上圖是同樣長在 苗栗 海岸丘陵、台中 大肚山公墓邊的 小艾和 艾,外型非常之像,不仔細易誤認。可依據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檢索表,小艾:「葉最長不超過3cm,單葉、二或三分叉或羽裂,裂片最寬不超過3 mm」;艾:「葉長於3cm,羽狀分裂或深裂,裂片片寬大於3mm」來區別。若是遇上開花株,則更為方便,通常 小艾的頭花較 艾大上許多;混生的情況下,可以就近比對,不難區別。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