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行政劃分屬於 桃園市 龍潭區,但就其開發歷史,三坑的開發與 龍潭關係不深,兩地僅是地理位置相近而已。龍潭的開墾分為 龍潭陂、銅鑼圈和 三坑三大部分,龍潭陂的開發與 凱達格蘭族 雷朗 霄裡社息息相關,客家移民則自 中壢、平鎮移入。銅鑼圈的開發與 霄裡社 知母六 蕭家也有關係,但 客家移民多來自說 海陸腔的 楊梅、新埔,而不是 龍潭的 四縣腔。
三坑位於 大漢溪河階台地上,是隨著 大漢溪開發逐漸往上游而開墾的,開發時間早於 龍潭陂、銅鑼圈,最早是沿溪而上零星的 漳州移民,繼而 霄裡社 蕭家與 客籍 鍾家具規模的開墾,同時包括更上游的 大坪、二坪等地。嘉慶23年(1818年) 林本源家族移居 大溪(大嵙崁),整個 大溪商業活動興盛,三坑也受益,成為 大溪更上游的河港。日治中期 大正6年(1917年)起修築 桃園大圳,因大批工程人員進駐,三坑、大平等聚落繁榮起來成為市集。
隨著兩聚落的繁榮,交通孔道必須暢通,桃園大圳完工後,大漢溪上游航運不便,陸路取代了水陸,兩聚落間有著 大漢溪支流 打鐵坑溪阻隔,往來不方便。因此由鄉紳們發起建橋,於 大正12年(1923年)以紅磚搭配石灰、糯米建一座糯米橋,取名「大平橋」,象徵永垂不朽的意涵,同時立碑以茲紀念。民國90年(2001年)入選「臺灣歷史建築百景」,92年(2003年)登錄為縣定古蹟。
由 三坑老街前往 大平紅橋可先下到「三坑自然公園」,再循 腳踏車道約行1.5km到達,這條路線路途遙遠,三坑老街到 三坑自然公園這段就要二公里以上。若由 大坪(大平)聚落前往,路線較複雜,需仔細尋找。最方便的路線是在台3乙公路約6.7K附近停車,由中正路三坑段門牌657號、661號間缺口走下去,約200公尺就到了。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大平虹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