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行啟記念館建於 昭和2年(1927年),『記』是『紀』的 日式用法,是為了紀念 裕仁皇太子(昭和)訪台而興建的「公會堂」,相當於今日的「公民會館」。裕仁皇太子在 大正12年(1923年)訪台,在 斗六車站停留1分鐘,接受官民熱烈歡迎,事後由 仕紳 吳克明發起興建 行啟記念館,落成後成為 斗六的公共集會空間。
行啟館位置在 斗六街區南緣的 雲林溪畔,附近大多官署建築以及 日式宿舍,近年發起 雲林溪掀蓋、美化,目前多段已接近完成,日後這裡會成為 斗六的大型休閒空間。來此數趟,總是忘了只是“紀念”,當它是“迎賓”用的“太子館”;這次寫下,以後不再搞錯,它是一座 公民會館。民國88年(1999年) 集集烈震(921大地震)建築物嚴重受損,90年(200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95年(2006年)修繕工程完工。
斗六行啟館規模頗大,前面草坪常辦活動,搭棚遮蔽,來此幾次僅一次在雨中拍到全景,[首圖]就用這一張。行啟館是不對稱建築,加上周邊大樹,不易看出全貌,館內展出的模型[圖1]可了解全景。正門入口上方有明顯的「標記」[圖2],這需要有智慧才看得出意義;工作人員解釋,周圍一豎三橫是個『斗』字,六個『斗』字代表『斗六』;斗六的中央一個『公』字,代表「斗六公民會館」,真是超強的巧思。
行啟館的整修工程大量保存原材料,或許是經費問題,或是刻意,未架設天花板[圖3]。站在二樓空間可欣賞屋頂木構,可見到原材料,新加強木材及補強鐵板。周圍繞一圈,不對秤建築右邊似乎曾經大幅改造[圖4],紅磚砌法和屋頂角度想必整個屋頂更改方向;因為查不到這方面的資料,在此僅約略敘述,不做其他揣測。
行啟館周邊另有許多存下來的附屬建築,有些紅磚屋內開設商店,旁邊還有設通風管的大型防空洞。每一趟來都有新發現,這一次這趟「嘉義、雲林兩天一夜行」,在前往 斗六農會之前來到 行啟館,旁邊多了幾座 日式房舍修復。目前主建築與周邊附屬建築動線並不完善,或許整個區域修繕後會做全面的規劃,讓我們拭目以待。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斗六行啟記念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