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 日治初期開始實施市區改正,即是將各都市城鎮擁擠狹窄的市街現代化,改善衛生及交通。最早公布改正的都市是 台中,時間在 明治33年(1900年)1月,台北次之,於同年8月公布,最後公布的城鎮是 善化和 白河,時間在 昭和18年(1943年)。市街改正除闢建主要道路、興建下水道、形塑街道立面外,於都會區闢建萬坪以上的大型公園,如 台中、台北、台南、宜蘭、羅東...都在市區裡出現大型公園。
台南因為是老府城,市區改正須拆除大量民宅,晚於 台灣其他大都市,計劃藍圖於 明治44年(1911年)才出爐,採用 巴黎模式以圓環帶出主要道路。大型公園選定在 大北門附近,由 臺南廳技師 島田宗一郎監督、造園師 澤井半之助設計,占地4萬餘坪(約15甲),於 大正元年(1912年)動工,大正6年(1917年)完工。光復後一度更名「中山公園」,民國90年(2001年)改回原名,107年(2018年)登錄為文化景觀。
台南公園內 台南八景之一的「燕潭曉月」[首圖]為 府城史蹟,公園管理所[圖1]登錄為市定古蹟,較大型的建築物另有露天劇場舞台[圖4],重要史蹟有「大北門遺址」碑和一小段城垣。台南公園初建時兼具「熱帶實驗林」,園區內有許多 南洋來的樹種,不少樹齡已近百年,多以長成巨樹,其中 豆科的 雨豆樹[圖2]和 桑科的 菩提樹多是高大喬木;豆科的 金龜樹[圖3]和 夾竹桃科的 梔子花因樹種關係,沒那麼高大,但結實、蒼勁的樹幹,一樣非常有看頭。
「重道崇文」坊建於 嘉慶20年(1815年),旌表 林朝英捐貲萬金,修建 文廟而頒重道崇文匾額,賜 六品光祿寺置正職銜,同時建坊。此坊以青斗石、白石和花崗石建造,三間四柱二層的形式,夾杆石上飾八座 石獅。原立於 龍王廟旁(南門路與友愛街間),昭和9年(1934年)因括建南門路,拆除龍王廟、牌坊,在 林朝英後代陳情下遷坊,置於 台南公園 燕潭北側,民國74年(1985年)第一次古蹟評鑑列為三級古蹟。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老樹相關文章請點選:老樹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