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41年(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因為 苗栗山區段鐵路坡度過陡,為改善運輸瓶頸,於 大正8年(1919年)海線鐵路動工興建,9年(1920年)12月15日 清水至台中線 王田間(大甲溪南段)完工通車,於同年 牛罵頭改名 清水,清水驛正式啟用。海線鐵路全線於 大正11年(1922年)10月11日完工,從此海線正式取代山區段鐵路(台中線)成為縱貫線本線。
清水站原為木造站房,於 昭和10年(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關刀山大地震)」震垮,11年(1936年)5月重建完工;新站體採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局[上圖],為具有迴廊、廊柱[圖1],並且室內挑高[圖2]的典雅建築。同樣因地震毀損的 造橋、銅鑼、泰安是這種『標準鐵路車站建築』;因為造型簡潔、工程期短、實用性佳,同期間其他改建車站如 淡水(拆除)、二水、路竹、橋頭也採用,但各站間因地形、功能,或多或少有些差異。
清水站與海線幾個主要車站(大甲、沙鹿、大肚)最大的不同是,它遠離鬧區;車站周邊商店很少,列車離開後車站內外顯得有些冷清[圖3]、[圖4]。上面圖片多為不同時間所拍,列車時刻以外時間,只見排班計程車和路邊停的 機車、腳踏車。清水車站會成為這型標準站體,主因是「新竹─台中烈震(關刀山大地震)參考附註 」時毀損,這一連串地震 清水受災也非常嚴重,本文連帶介紹 清水的「 震災紀念碑」。
震災紀念碑
清水的「 震災紀念碑」位於「清水公園」內,清水公園為 日治時期「清水神社」改建,現已成為「鰲峰山公園」的一部分。台中海線 大甲、清水、沙鹿、梧棲四個大鎮,規模、人口都不相上下,昔日隸屬於 台中州 大甲郡;因為郡治設於 清水街,所以清水的官方建築相對較多,規模也較大。日本人在 清水建了一座規模頗大的「清水神社」,其社格為『鄉社』,光復後成為營區。
紀念碑曾遭破壞,基台及碑座保存原石材,似乎重新組合過;上方碑體可能已毀損,改立大理石新碑。這座立在 神社範圍內的紀念碑,其造型同 內埔(后里)紀念碑,較其他「震災紀念碑」來得大,也較精緻;大型四方基台,上有精雕細琢的碑座,分為數層;最上層刻著密密麻麻326位罹難者姓名,中層四邊以雕飾襯托上層 ,背面刻有製作者姓名[圖4],下層為雙層多邊形石座。
此地可由 中清公路(台10乙線)大轉彎處,「鰲峰山市鎮公園」入口進入;也可由 大街路「後參道(神社崎)」爬階梯上來。交會處有「獅子會」涼亭[圖1],可見到稍下方的「震災紀念碑」[圖2] ,位於「後參道」旁的平台。後參道[圖3]另一邊有幾戶民宅,這裡可一路通到下方的 大街路,入口處有「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標示,旁為「自來水公司」。牛罵頭遺址是當初闢建 神社時挖掘的 新石器時代遺址,已指定為古蹟。
其他車站介紹請點連結:車站地圖
參考資料:臺灣鐵路管理局 清水車站
清水區公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