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sium arisanense Kitam. 阿里山薊 [菊科]
Cirsium arisanense Kitam. f. arisanense Kitam.
別稱:雞鵤刺(台灣民間對薊屬植物統稱)
特徵:多刺、粗壯的直立草本,植株高0.5~1m,被長柔毛。葉,橢圓形,先端尖刺,葉基漸縮成翼狀葉炳,半抱莖;羽狀深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6~12mm長的刺。上表面綠色,具光澤,近無毛或有柔毛;下表面淡綠色,沿脈上被毛。
頭花頂生或2至3個簇生,下垂;基部具數枚的苞葉,苞葉橢圓形,長2~3cm,羽狀深裂,裂片針刺狀。總苞鐘狀,苞片多層,苞片先端掀起,針刺狀。頭花徑約3cm,花冠黃褐色或紫褐色;具多數管狀小花,花冠筒先端略膨大,先端5裂,裂片線形。瘦果橢圓狀,扁平;冠毛長約1.2cm,灰棕色。
分布:特有種,分布於中、高海拔地區,海拔分布範圍通常在2,000~3,500公尺,喜生長於陽光充足之開闊地或林道兩旁。花期一般在5~9月,以7~8月較盛。
阿里山薊(C. arisanense)與 玉山薊(C. kawakamii)一般以花色區分,在 阿里山、塔塔加等地區常有模稜兩可難以歸類的植株,2016年經學者 張之毅先生研究,將 紫花阿里山薊(C. arisanense var. purpurescens)及 阿里山薊(C. arisanense var. arisanense)兩型確立。同時將分布在 塔塔加紫色花的 玉山薊(C. kawakamii)發表維新種 塔塔加薊(C. tatakaense),玉山薊(C. kawakamii)則多分布於高山、溪谷,開白色花。
2016年還是 研究生的 張先生曾短訊與我聯絡,幫我確認了幾個地點拍攝的 薊屬(CIRSIUM)植物,知道有人要深入研究這群長久混淆的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植物,實在是讓人雀躍。個人非常喜愛 薊(CIRSIUM)這群多刺的野花,但對產於中、高海拔山區、恆春半島及外島的種類,實在是力有未逮,擠不出時間。
時至今日,薊屬(CIRSIUM)種類大致上已確認,張老師在 自然攝影中心 FB貼出多篇關於 薊(CIRSIUM)的文章,細細琢磨,腦袋中有個脈絡,可以慢慢去找尋這些野花。阿里山薊(C. arisanense)算是我最早拍到的中、高海拔 薊(CIRSIUM)的種類,算是分布較廣的野薊,但希望能在 阿里山地區拍到再寫出來,就一直擱著。阿里山不知何時才會去,不管啦,先貼出來,以後再補照片。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