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hioglossum petiolatum Hook. 鈍頭瓶爾小草 [瓶爾小草科]
別稱:銳頭瓶爾小草、一葉草、金劍草、柄叶瓶尔小草
特徵:地生,根肉質,粗肥,具短走莖,先端生出新植株;高度可達5~15cm,單葉,偶2枚。葉肉質,披針形至卵圓形,長3~5cm,寬2~3cm;葉基楔形、圓形或近截形,不為凹入之心形,先端鈍至漸尖;網眼較小,有游離小脈。孢子囊穗單一,棒狀,長可達7~8cm,穗體長1~3cm,袍子甚小,數量多。
分布: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中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諸島。台灣廣泛分布於低海拔開闊地,西部常見,但東部也有;依據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描述,本種分布於中、高海拔,可達3,300公尺山區。
認識 瓶爾小草來自 鄭元春老師的《臺灣的常見野花》,這是 民國69年(1980年)渡假出版社 台灣自然大系叢書第一冊;書中的照片,不就是家裡院子自己長出來的小東西嗎,從那時起 鈍頭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petiolatum)就一直存在我的花盆裡。這種小蕨我不會種,移植它就消失,不理它就好好的長在那裡;幾天忘了澆水,全枯萎消失,過些日子自己又冒出來。
瓶爾小草是常見的小東西,市區商業大樓外的花圃裡就有。曾經報載 瓶爾小草是珍貴草藥,價格與金價相當;它曬乾後比羽毛輕,想換等重的黃金要花多少時間,別被唬了。一直以來搞不清 鈍頭瓶爾小草和 銳頭瓶爾小草到底怎麼區分,其實兩種名稱指的是同一物種,台灣產的 瓶爾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瓶爾小草屬(OPHIOGLOSSUM)就那麼幾種,外型各異,很容易區別。
蕨類植物請點選:蕨類家族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壹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八卷 許天詮、陳正為、洪信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