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線 苗栗隧道(2).jpg
功維敘步道北口,左側即雙軌化鐵軌,以鐵網區隔。

清代 台灣巡撫 劉銘傳規劃興建 基隆、台北到 台南的縱貫鐵路,光緒13年(1887年)開工至19年(1893年)完成 基隆–台北、台北–新竹兩段,第三任巡撫 邵友濂以財政問題為由,停止續建。1895年政權更易,日方很快地便著手規劃縱貫鐵路興建,列為首要目標。明治32年(1899年)成立 總督府鐵道部,由 民政長官 後藤新平親任 鐵道部長,隨即展開縱貫鐵路工程,由南北兩端同時動工,分段通車,於 明治41年(1908年)在 台中接軌,邀 日本皇室 戴仁親王主持「縱貫鐵道全通式」,地點在 台中公園,公園內的 湖心亭即慶祝通車象徵。

苗栗 南苗 二坪頂.jpg
地圖上「南口」、「北口」是 功維敘步道出入口,非 苗栗隧道南、北口。

縱貫鐵路工程主要瓶頸在北段,基隆–台北段因清代規格不符日方要求,幾乎重新規劃,新闢隧道、橋樑;新竹以南進入苗栗丘陵到 台中盆地是全線最困難的部分,尤其 苗栗過後到 后里、豐原段。地形起伏,連續的橋樑、隧道工程,曾經為了趕工,於 明治38年(1905年)先設置輕便鐵路搶通,直到41年(1908年)4月20日才完成 三叉河–葫蘆墩工程,縱貫鐵路終於全線完工通車。三叉河即今日 三義舊名,葫蘆墩就是 豐原,這段區間有 三義、勝興、泰安、后里到 豐原等五站。

2009年 山線 苗栗隧道.jpg
2009年整修中的 苗栗隧道

縱貫鐵路 苗栗丘陵段隧道起自 見返坂隧道(西坑尾隧道)、 苗栗隧道、 銅鑼隧道接下來是連續的隧道、橋梁共九座隧道、四座長橋。因為坡度、彎度、隧道、橋梁,嚴重影響行車速度,大正8年(1919年)起規劃海線鐵路,於11年(1922年)完成,海線成為縱貫鐵路本線,但山線(台中線)因為經過 豐原、台中等大城,旅客量遠大於海線,台中線重要性超過縱貫本線。民國76年(1987年)起,山線鐵路雙軌化工程逐步展開,至87年(1998年)全線切換,舊山線至此功成身退。

功維敘步道

山線 苗栗隧道(1).jpg
功維敘 兒玉源太郎題

苗栗隧道是這10幾座隧道中的一座,長度原為435公尺,因南口上方峭壁易崩落,安全考量加建明隧道,總長度達465公尺,北口砌拱頂石並搭建城垛式山牆,是山線鐵道最美的隧道,第四任總督 兒玉源太郎題字「功維敘」,又有「功維敘隧道」之稱。本隧道在 昭和10年(1935年) 關刀山大地震(新竹─台中烈震) 時停用,3年後山線鐵路修復完成才通車;民國82年(1993年)63水災土石坍方,擊毀部分山牆;87年(1998年)新苗栗隧道完工,路線切換後停用;92年(2003年)整修,以「功維敘步道」名稱開放民眾參觀。

山線 苗栗隧道.jpg

功維敘步道北口在 貓貍山公園南側,由鐵路北側忠貞路前往,上坡後選擇右側電台道,路橋跨尖豐公路後抵功維敘停車場。往回走依指標走山腰步道[圖1],過公園路陸橋底下即達「功維敘步道」[圖4]北入口。這條步道是依原鐵路闢建而成,因雙軌工程造成排水不良,整修工程沒完沒了,最後以枕木架高才解決。這次來發現已恢復毀損山牆原貌[圖2],隧道內加設照明設施,以多個色彩變換[圖3]光源,現在沒攜帶照明設備也可通行。

山線 苗栗隧道.jpg

昔日 苗栗隧道不僅僅只有列車通行,也是 南勢坑居民前往 苗栗的便道,可節省翻越 貓貍山的時間。隧道內設置許多避車坑,一寬一高每隔數公尺一座,不知為什麼要有兩型避車坑,或許高的是考慮容納維修人員的工具吧。這座隧道並非通直,而是有弧度的,看到亮光時已經接近出口;南口因安全問題,以明隧道加長[圖5],無法看到南口原貌。南口這一側腹地較廣,公所建了解說看板、涼亭和洗手間,這裡有街頭藝人表演[圖8],有攤販市集和餐廳,是 功維敘步道遊客主要聚集區。

山線 苗栗隧道(1).jpg

南口這邊擺放著 R46柴電機(關)車[圖6]和 35SP32000型客車。美國 GM製造的 R20型機(關)車與 日本 日立製造的 R0型機(關)車是 台鐵首批引進的柴電機(關)車,R20型機(關)車性能優越,成為主流動力(關)車;35SP32000型為乙種鋼體客車,是 日治時代留下的客車,由 日本車輛公司生產。步道後段有一座仿北口的「尚禹」陸橋[圖7]橫跨,之所以取“尚禹”應該與“功維敘”出自 尚書 大禹謨有關。後段步道上方有「功維敘農夫市集」,南口這一邊我首次到訪,因為飄下細雨,未久留便返回北口。

其他鐵路相關文章請連結:鐵路印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