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donaea viscosa Jacq. 車桑子 [無患子科]
Dodonaea viscosa (L.) Jacq. var. angustifolia (L. f.) Benth. ex Masam.
別稱:車閂仔、山相思、坡柳
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1~3m或更高,雌雄同株或異株;幹直,灰色,具縱裂紋;上部多分枝,小枝扁,有稜。單葉,紙質至革質,兩面無毛,線形、倒披針形至線狀倒披針形,長6~12cm,寬0.5~1.5 cm,銳尖至漸尖,全緣;葉柄短或近無柄。
花,頂生或上部枝側生,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密集;萼片2~5裂,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約3mm,先端鈍。雄花缺花瓣,雄蕊通常7~8,黃綠色或紅褐色;雌花子房橢圓形,外部具膠狀粘液,2或3室,花柱長約6mm,頂端2或3深裂。蒴果倒心形或扁球形,膜質至革質,具翅,寬約1.8~2.5mm;每室具種子1~2顆,黑色。
分布: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 非洲東岸、印度、中國、琉球、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小笠原群島、南太平洋諸島、...南美洲等等地區。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山區,多出現於較乾燥稜線或陡峭岩壁上。花期通常5~9月。
車桑子(D. viscosa)分布範圍極廣,各地所產的植株難免多少有變異,網路上可查到超過10種以上的亞種或變種。這裡依照 台灣植物誌及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處理,不考慮種以下的區別。
忘了是國小還是國中,假日兄弟、表兄弟在 新北投山區玩耍,比一比誰抓的蟲多,認識的樹較多。一位長者招手要我們過去,指著 車桑子問:『這是什麼樹。』,回答:『相思樹。』;長者笑了,用 台語說這是:『車閂仔。』,教我們看葉脈、樹枝,與 相思樹(Acacia confusa)明顯不同。長者還拿刀削下一小段樹枝,要我們折一折、咬一咬,表示這種灌木幹又硬韌性又強,可當作牛車或手推車輪軸的閂子。坦白說我到現在也不確定他所說“閂子”是閂在輪具的哪裡,但對這種灌木留下深刻印象。
台北 大屯火山群西南側 新北投一帶,軍艦岩、唭哩岸山、丹鳳山、烏尖連峰等等砂岩山峰,烈日下行走其間,腳踏處會有砂粉塵揚起,這是 車桑子(D. viscosa)喜愛的環境,稜線上它們是強勢植物。中海拔山區午後易起霧,在這種濕度高的環境,車桑子(D. viscosa)選擇近垂直、陡峭的岩壁,它們就出現在上面。本種高度通常與人等高,非常容易觀察,雄花漂亮、雌花有趣,遇到時不妨停下腳步,多看它幾眼。
無患子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無患子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五卷 鐘詩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