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pleurum kaoi Liu, Chao & Chuang 高氏柴胡 [繖形科]
別稱:台灣柴胡
特徵: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以宿根過冬;莖直立,莖纖細,多分枝,高40~70cm。基生葉長橢圓披針形或匙形,長5~10cm,寬5~10 mm,先端漸尖,基部長楔形,早凋;莖生葉向上漸小,狹披針形、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有芒尖,基部長楔形,收縮成鞘,抱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複繖花序,最小單位之繖形花序5~6朵花,花梗不等長,纖細;花鮮黃色,花瓣5,先端向內折,中肋隆起。離果橢圓形,兩側略扁,長1~3mm,成熟時黃棕色。
分布:特有種,為 台灣唯一發表的原生 柴胡屬(BUPLEURUM)植物,分布於北、中部低海拔山區;零星出現於 苗栗丘陵臨海山頭,海拔約100公尺長草山坡上。本種與 日本的 北柴胡(鐮刀葉柴胡;Bupleurum falcatum)近似,因染色體數不同,及果實的油室(vittae)較大,等等因素而有所區別。
柴胡屬(BUPLEURUM)種類多達100多種,光 中國大陸就超過50(含變種)種,大部分種類皆可入藥,是著名的中藥材。主要當中藥材的是 北柴胡(B. chinense)、紅柴胡(B. scorzoneraefolium)及它們的變種,這類 泛Bupleurum falcatum,在 中國、韓國、日本都投入相當多資源研究,分類上相當細微,也不盡相同。高氏柴胡(B. kaoi)也是 泛Bupleurum falcatum之一,還好品相好、藥效佳的 柴胡容易取得,藥商看不上它。
封神演義《子牙西岐逢呂岳》中 九龍島練氣士 呂岳散了瘟丹,言「六七日之內,西岐一郡生靈盡皆死絕」,就在 西歧人民存亡之際,神農贈丹藥,同時拔一草說可治傳染之疾。楊戩問草名,神農道:「你聽我有偈為證,偈曰:此草生來蓋世無,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說玄中妙,寒門發表是柴胡。」。古典章回小說都提到 柴胡,還描述它具神奇功效蓋世無,可知其在中藥材中使用廣泛。當然,如果賣 柴胡的藥商與 封神演義作者交好,來個置入性行銷,那就另當別論了。
繖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繖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