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 天牛科 天牛亞科 焰天牛族
Pyrestes curticornis Pic 台灣樟紅天牛
別稱:姬黑角焰天牛
特徵:體長1.5~1.8cm,體色紅色,腹面、頭部、觸角、足部暗紅色,稍具金屬光澤。觸角呈鋸齒狀,扁平;雄蟲至第5節為暗紅色,末端黑色;雌蟲為黑色,短於雄蟲。前胸背板呈圓筒狀,最寬處約在中間。前翅佈滿明顯刻點,前翅、足部密生紅黑色短毛。
分布:台灣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算是 焰天牛族(PYRESTINI)中較易遇到的種類之一。成蟲出現時間通常在3~6月,可在各種樹花上發現其蹤跡。
五、六月的低海拔樹花上,訪花天牛中 紙翅天牛族(PROTHEMINI)和 焰天牛族(PYRESTINI)常是數量最多的一群,其中 淡黑紅天牛(Pronthema ochraceosignata)數量常常最多,紅色的種類則以 蓬萊紅天牛(Erythrus formosanus)和 台灣樟紅天牛(Pyrestes curticornis)最為常見。這幾種訪花天牛數量多且不挑樹種,觀察樹幹總是這幾種的天下,若發現其他不同種類,即使也是常見天牛,會大幅提高興趣度。
蓬萊紅天牛(Erythrus formosanus)有幾種相似種,台灣樟紅天牛(Pyrestes curticornis)也有相似的 細樟紅天牛(Pyrestes longicollis),差異都非常細微,對我個人而言,相當的頭疼;尤其是相片,沒拍到特徵部分,根本分辨不出是不是其他種類。所以只能拼命拍,再從一堆照片去比對圖鑑,好將之區別。沒拍到特徵時,一律當成上述的兩種,應該也八九不離十吧。
這幾種訪花天牛儘管數量很多,但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剛好遇到盛開的樹花,才有機會拍到牠們。這個假期在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發現一棵與人等高的 小葉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滿樹盛開的花,其上就有幾種天牛,雖然都是上述常見的種類,但還是很高興。畢竟就算事先標記好的樹木,刻意前往,如果花還沒開或已經謝了,即使再常見的訪花天牛也不會出現。
天牛相關種類請點選:天牛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木生昆蟲博物館叢書 3 新版 台灣的天牛 余清金 等
貓頭鷹出版社 自然珍藏系列 24 台灣天牛圖鑑 周文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