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啞口.jpg
思源埡口 針闊葉混合林

思源埡口為 台7甲公路最高點,海拔1948m,這裡是 大甲溪與 蘭陽溪源頭的分水嶺,是 中央山脈與 雪山山脈的接合點。也是 台灣冬季乾、濕氣候的分界點,從 大甲溪畔沿 雪山山脈東北走向,至 思源啞口轉折,沿 中央山脈主脊南下;以北、以東地區 冬季 東北季風籠罩,陰雨綿綿、寒風刺骨;以南區塊,則進入冬季乾冷氣候。

南湖大山山區.jpg
南山眺 南湖大山山區

這麼一處 河川、山脈和氣候的分界點,對我而言是相當具吸引力的,第一次來此就喜歡上這裡。只是它好遠,從 宜蘭上 台7甲公路,兩旁盡是 高麗菜園,得過 南山以後才有看頭,一趟下來頗辛苦;所以儘管喜歡這地方,來的次數還是很少。利用假期,與 老同學到 思源埡口,下車後毫無目的亂竄數個小時,遊記自然是寫不出來,介紹幾種中海拔常見植物,為此趟行程留下紀錄。

暮春的 思源埡口1.jpg

[圖a]鴛鴦湖龍膽(龍膽科):非常精緻的小花,光看照片會讓人著迷,但實體花朵非常地小,盛開時徑頂多1cm,感覺差很多。龍膽的辨識主要依據花萼形狀,拍照時要記得補側拍,以利分辨種類。
[圖b]阿里山五味子(五味子科):五味子科是個非常小的科僅2個屬;台灣共2屬4種,可做香料使用,皆為 木質藤本。也有將灌木、喬木狀 八角科併入本科的說法,合併後還是個小科,種類一樣不多。
[圖c]能高大山紫雲英(豆科):台灣本屬植物有 紫雲英、能高大山紫雲英及 南湖大山紫雲英 等三種,後二種為 台灣少數的中、高海拔 豆科植物。初見以為是花朵掉落的 菽草,多枚的羽狀複葉表明身份,很意外在這裡遇到它。
[圖d]台灣蝴蝶戲珠花(忍冬科):落葉性灌木,遠看以為是 八仙,近看完全不同;它是 忍冬科 莢迷屬植物,有著標準 莢迷的葉子。本種開花時狀如其名,十足一隻隻蝴蝶訪花的樣子,名字取得傳神,見一次便可牢牢記住。

暮春的 思源埡口2.jpg

[圖e]竊衣(繖形科):竊衣是個古老名字,出自《爾雅‧釋草》,是一種可食的野草,味道應該類似 芹菜吧;幾種長得像芹菜的 繖形科植物,聞起味道都差不多,濃、淡的差別而已。本種低海拔亦有分布,偶見於海岸地區。
[圖f]五葉山芹菜(繖形科):名字稱 山芹菜,掌狀5出葉,故名。它根本可當 芹菜來吃,若非個子太矮小份量不足,應該早成為栽培蔬菜了。在中海拔山區算是最常見的 繖形科成員。
[圖g]矮菊(菊科):中、高海拔森林下、道路護坡半遮蔭處常見的小花朵,矮菊的瘦果不具冠毛,無法向多數菊科植物般隨風傳播族群;它是如 咸豐草黏附動物開疆闢土的,遇到時小心褲管黏上一大堆。
[圖h]玉山抱莖籟簫(菊科):籟簫屬 台灣已發表4種,本種名稱雖冠上“玉山”二字,卻是4種中海拔分布最低者,通常在1500公尺以上即可見到。本種為中、高海拔極常見 菊科植物,又稱 白花香青,花如其名,清新可人。

暮春的 思源埡口3.jpg

本來想多擺上幾種,但有許多始終無法確定種類,更有些無從下手;感謝 自然攝影中心的幾位 老師,不厭其煩幫忙解答。在此湊上4種增加篇幅(2011年6月11日)。

[圖i]台灣青莢葉(山茱萸科):台灣原生植物中,唯一在葉子上開花的種類,因本次 台北花博而聲名大噪,遊客爭相目睹。其實本種在中海拔地區不算難見,只是未開花、結果時節,被忽略了。
[圖j]狹葉七葉一枝花(百合科):百合科近年被學者拆的七零八落,分出許多新的科;感覺頗為混亂,接受度並不高,似乎仍有爭議。七葉一枝花屬、胡麻花屬、...等幾個屬,新的分類歸為 黑藥花科,這裡暫時沿用舊制。
[圖k]燈心草(燈心草科):春、夏在 大屯火山群山區常見燈心草 ,頗為精緻植株不大,而且是長在水裡。這次在 思源啞口森林中濕草地上見到,還真的很難連想就是它。
[圖l]褐柄薹(莎草科):偶見到結著果實的 莎草科 薹屬植物,都會忍不住拍個幾張,總覺得有一種特別的魅力;只是拍照回來後就很頭大,實在是無從查起。本種又稱 斑囊果薹,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描述,『零星分布於中海拔潮濕森林邊緣』,感覺數量不多。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