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 天牛科 天牛亞科 銹天牛族
Abryna obscura Schwarzer 銹麗天牛
Abryna coenosa Newman
Abryna coenosa var. obscura Matsushita
別稱:銹綾天牛
特徵:體長1.3~2.6cm,體色褐色至黑色,身體覆蓋黃褐色短毛。前胸背板黑色,覆蓋黃褐色短毛;側緣前端具1或2個鈍刺。翅鞘布滿粗點刻,黑褐色帶後方具不明顯灰白色帶紋;白色帶紋後方具不明顯1~2倒“V”字黑色細斑紋,其後方再一略呈倒“V”字形或不規則白色帶紋。雄蟲前足較雌蟲長;前足跗節寬大,具長毛。
分布:中國、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平地至海拔500公尺左右之闊葉林中,以各種竹子為寄主,成蟲啃食竹葉,夜晚具趨光性。
台灣的兩本 天牛圖鑑中,列出兩種 銹麗天牛(ABRYNA),分別是僅產於 蘭嶼的 黑銹麗天牛(A. coenosa)和普遍分布各地的 銹麗天牛(A. obscura),兩者差異極細微;TAIBIT網站則僅列出 銹麗天牛(A. obscura)ㄧ種,並列出一串同物異名,其中包括 Abryna coenosa。我搞不懂其中來龍去脈,同物異名卻採用較晚出現的學名,不知原因為何。動物法命名早以取消變種的分類,上面列出的學名刻意選了 Abryna coenosa var. obscura,是要說明兩者間關係非常接近。
銹天牛族(PTEROPLIINI)成員其貌不揚又很難分辨,對這一族(TRIBUS)的 天牛興趣不高,只有偶爾拍攝到成蟲,想查出究竟才會仔細比對圖鑑。2017年7月初走一趟 東勢格步道,在 瓜寮坑溪源頭附近的沼澤中發現這隻天牛攀在長草上,以望遠鏡頭拍下牠。查圖鑑是 銹麗天牛,吃竹子的夜行性天牛,可能是從沼澤旁整排 竹子上掉下來的。胸背板邊緣有兩個小鈍刺,一度以為是僅產於 蘭嶼的 黑銹麗天牛,與蟲友討論後才知 銹麗天牛並非都是單一鈍刺,兩種分類上尚有討論空間。
天牛相關種類請點選:天牛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木生昆蟲博物館叢書 3 新版 台灣的天牛 余清金 等
貓頭鷹出版社 自然珍藏系列 24 台灣天牛圖鑑 周文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