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燈籠草 南方澳.jpg
宜蘭 南方澳

Physalis angulata L. 燈籠草  [茄科]

別稱:苦蘵、酸漿、炮仔草

燈籠草 苑裡.jpg
苗栗 苑裡

特徵:一年生草本。莖枝近無毛或疏毛。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6 cm;全緣或疏鋸齒緣,變無毛。花萼5中裂;花冠黃色或白色,輪狀5淺裂;裂片基部具淺紫色斑紋。果,徑約1.2 cm,成熟時橙黃色,花萼外層包裹;宿存花萼10稜或近圓形,徑1.5~2.5 cm。

燈籠草 宜蘭 南方澳.jpg
宜蘭 南方澳

分布:原產熱帶美洲,台灣分布於全島低海拔農地和荒地,以中、南部數量較多。

茄科(SOLANACEAE)植物常以晶瑩剔透的果實吸引目光,燈籠草卻將它嬌滴滴的漿果包裹在宿存花萼中;這招果然利害,一個個小燈籠更能引起注目,不只用眼睛瞧,還會把玩。小燈籠內有顆漿果,當顏色轉變為褐色時,漿果大致上也成熟了;剝開燈籠皮,會出現一個鮮嫩多汁的淺黃色漿果。

茄科(SOLANACEAE)有毒植物比例頗高,本種倒是許多孩童口渴時的佳餚;坦白說,我不覺得它好吃,淡淡地,沒什麼味道。切記,偶爾好玩拔個一兩顆嚐嚐無妨,吃多了可不保證沒事;畢竟是 茄科(SOLANACEAE)的植物,還是小心謹慎些較妥當。

茄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茄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