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pesium nepalense Less. 黃金珠 [菊科]
Carpesium acutum Hayata
Carpesium cernuum L. var. acutum (Hayata) Yamamoto
別稱:尼泊爾天名精
特徵:多年生草本,直立,株高25~60cm;上部多分枝,莖薄被綿毛。基生葉開花時枯萎,下部莖葉橢圓匙形,長6~8cm,葉基漸狹成葉柄;葉粗齒緣,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中部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短柄;細鋸齒至全緣,兩端銳尖;上部葉披針形,無柄,漸小。各部葉兩面疏被曲柔毛,葉緣據腺體。
頭花單一,生於莖頂端或分枝頂端,具長總梗,基部有4~6枚苞葉;苞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不等大,先端尖銳。總苞盤狀,徑0.9~1.3cm,苞片4層,近等長;外層苞片披針形,先端尖,反捲。小花全數筒(管)狀花,黃色。頭花開放時常下垂。瘦果細小,長3.5mm;缺冠毛。
分布:印度、尼泊爾、西藏、中國和 台灣,多出現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區。台灣產的 黃金珠原由 早田文藏命名為 Carpesium acutum,採集者為 川上瀧彌 及 森丑之助,採集自 嘉義 玉山。本種在 台灣分布於海拔1,400~3,200公尺山區,分布於森林透空處或林緣。花期通常在夏季。
台灣產 天名精屬(CARPESIUM)已發表 天名精(C. abrotanoides)、杓兒菜(C. cernuum)、煙管草(C. divaricatum)、細川氏天名精(C. minus)和 黃金珠(C. nepalense)5種,其中 黃金珠的頭花最大,黃色加上扁扁圓圓頭花,博得這個雅號。本種僅分布於中海拔以上地區,北部 台7(北橫)、台7甲公路沿線皆有其蹤跡,稍注意些不難找到。
轉貼自 國立台灣博物館網頁
上述 發表者及 採集者皆為 日治時期高知名度的學者、專家,早田文藏及 森丑之助都已經介紹過。這裡簡單介紹 川上瀧彌,這位 植物學家於 明治36年(1903年)來台,足跡踏遍 台灣各地,包括 澎湖、蘭嶼已及 彭佳嶼,奠定 台灣的 植物研究基礎。擔任 明治41年(1908年)創立「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首任館長,其人對 台灣植物研究貢獻卓越,以“Kawakami”為 種小名的 植物多達40餘種。
大正4年(1915年)6月 川上瀧彌感染熱病,醫生要求住院治療,但因為忙於「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新館籌設而婉拒,該年8月20日 新館落成,典禮中 川上瀧彌病重倒下,隔日病逝,享年44歲。國立台灣博物館於2015年8月1日至9月30有落成百週年紀念活動,在8/20下午2:00~4:00有『我印象中的 川上瀧彌』專題演講。
註:館內珍藏 川上瀧彌與 森丑之助 開幕前於 台博館前的合照相片。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留言列表